2025-04-24

ΔDesignArt 2025/朋丁 pon ding

 

α ᑕOᖇɴEᖇ ᗯιтн ᒪιɢнт αɴᗪ ѕнαᗪOᗯ 佇立在家中的溫馨光影燈塔 /ZI.YONE

 

1.Collectible Design(收藏型設計)是國外一股新的收藏潮流,朋丁pon ding作爲台灣首屈一指的藝術書店,經常在畫廊舉辦展覽,內容廣泛,據觀察很多都是設計師的創作型展覽,如何看待這股世界新興趨勢?

我們注意到這幾年設計已脫離日常功能性的討論,而進入一種更開放的創作狀態,這跟藝術語彙的滲透、材料技術的進步、以及觀眾對生活物件的期待改變都有關。很多設計師的創作開始帶有實驗性或敘事性,也早已不再是「為了使用而設計」,而是回到材料、形式、製程、工藝甚至時間性的探索。

朋丁過去在空間中策劃的展覽其實一直關注這樣的界線模糊狀態:藝術家開始做物件、設計師思考裝置,收藏與生活之間不再是二元的。在這樣的脈絡下,Collectible Design 比較像是一種「觀看與參與的方式」,而不只是作品類型的分類。

 

滾動的日子 /陳向榮

 

2.從朋丁經營的經驗來看,你覺得在台灣發展設計藝術市場的困境跟優勢會是什麼?以創作者角度來說,國外是否更有發展空間?

比較大的困境在於基礎環境正在發展進行中:包含對設計藝術與生活之間的關係、收藏偏好、空間與媒介的支持結構等等。相較歐洲的設計藝廊制度、或日本將「設計」視為美學文化延伸的一致性,台灣的發展比較跳躍,市場與環境的支持常常沒有特定的脈絡可依循。

但這也同時是優勢,創作者還有比較大的自主空間,不必那麼快回應市場、或者固定美學傾向,也更能夠跨出所謂的界線,在網路環境中找到同盟。朋丁的經驗是,只要策展有清楚的語境,觀眾的接受度也充滿潛力,反而是在流通與系統建立上,需要更多連結與店家/策展本身的專業累積。

 

滾動的日子 /陳向榮

 

杯子創作 /ZI.YONE

 

3.本屆大會主題為「Pairing配搭」,朋丁以策展形式邀請陳向榮與O lab craft studio兩組陶瓷創作者展出,在邀請創作者於朋丁展覽時,你們最在乎的策展重心與呈現觀點會是什麼?請與我們分享。

我們邀請 O lab craft studio與陳向榮,兩組雖都以陶為媒材的創作者,但創作脈絡差異很大——一位偏向情境裝置與敘事形式的發展,一位則是對材料語言與工藝機能的延伸。我們不是要做一個簡單的風格並置,而是希望透過這兩種觀看陶的方式,來回應「配搭」這個主題。

對朋丁來說,策展時最在乎的是創作者在此脈絡中被看見的方式——我們希望作品不是被展示,而是與空間、觀者或文本對話。我們常常花很多時間處理比例、光線、動線這些細節,也會與創作者討論文字該怎麼寫,因為這些都會構成最後觀者進入作品的方式或情境。

 

α ᑕOᖇɴEᖇ ᗯιтн ᒪιɢнт αɴᗪ ѕнαᗪOᗯ 佇立在家中的溫馨光影燈塔 /ZI.YONE

 

4.國外有一些Design Gallery,或「Salone del Mobile Milano」、「Collectible」、「DESIGNART TOKYO」等展會能展售這些介在設計與藝術間的作品,對我們這個新興設計藝術平台「ΔDesignArt」有什麼期許?

期待ΔDesignArt 成為實驗與對話的平台。不只呈現創作者完成的成果,也鼓勵那些還在醞釀、摸索、跨域的過程。我們也期待它能連結國內外的策展人、藝廊與收藏人。

 

無用之器 /陳向榮

 

5.給我們一個設計與藝術間的Hashtag

#物的提問(The object as a question)

我們一直對物件在這個時代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到好奇。它們不只是承載功能,而是提出問題——關於材料的記憶、關於人的感知、關於使用與觀看之間的開展性。我們期待這樣的物件,不只是被理解為「物」,而是成為一種提問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