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4

ΔDesignArt 2025/朋丁 pon ding

朋丁 pon ding

 

※內容由南港老爺行旅活動官網內容授權轉載

朋丁pon ding

簡介/

A collaborative platform for art, books and pop-up events.…and a coffee bar.

一個透過編輯概念、與各路人馬合作,出產各式形體與物件的計畫空間

 

參展者介紹

陳向榮

簡介/

陶藝創作者,現居住及工作於台北。於 2014 年開啟陶藝學習與創作之路,雖然非科班出身,仍設法透過自學及向前輩、同儕請益等有機的路徑,持續探索陶藝的可能性。作品曾 於台灣及海外,如:日本、德國、法國等地展出,並曾獲選至荷蘭歐洲陶藝中心 (2021) 及澳洲 Fremantle Arts Centre (2018) 進行駐村交流活動。

陳向榮的創作經常從日常生活中擷取靈感,透過觀察、放大,將主題與意念純化,解構成幾何造型與明亮的色彩,轉化成既熟悉又陌生的樣態,回應人們所擁有的共同生活經驗及其衍生出的文化。雖然日常文化有其地域性,但歡迎觀者自由地解讀作品,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去理解和想像作品,以另一種角度回望自身的文化。近期創作則聚焦於「手工」與「工業化」之間的關係,藉由工作流程的調度、手感痕跡的抹除,追求類似工業製品的工整與完美,探索兩者之間的交集及互斥之處。同時,刻意模糊藝術與功能性之間的界線,中斷人們習以為常的線性思考,重新看待自身與物件的關係,反映後現代設計思維。

 

作品/

 

 

〈滾動的日子〉是從磁磚計畫中延伸出來的傢俱作品。磁磚計畫將台灣居家空間中常見的白色磁磚重新疊上釉彩,再次燒融。嘗試在規格化的工業陶瓷製品上創造獨一無二的圖樣。噴釉造成的漸層效果和彩釉堆疊形成的色彩變化,突然想多噴幾層、手拿噴槍的角度歪斜了幾公分等都被細膩紀錄在一方磁磚上,頗能捕捉創作當下不斷流動的靈感、思緒、徬徨和猶豫。而條紋系列,則以類似孔版印刷方式將不同顏色的彩釉分批堆疊至磁磚上,且每上一種顏色,就需燒融以固色,如此不斷重複上釉燒製;而不同顏色的堆疊也因手工的誤差,產生偏移、疊色效果。整體過程費工費時,頗不符合工業化所追求的效率和完美。將本應在牆上固定不動的磁磚放置於可移動的木箱上,視使用者的需求變換功能,任其於空間中自由穿梭移動,鬆動了磁磚固有的形象,也為生活空間增添一些詩意和想像。 幾何造型、功能曖昧不明的容器或雕塑,則在探討物與使用者之間的關係。鮮豔飽和的平塗彩釉或工整的條紋圖案,追求類似工業製品的質感,反映當代人類使用大量生產、規格化製品的生活樣態。在不斷追求完美卻永遠到達不了的過程中,人性自然地顯露在作品各種細節(難以避免的瑕疵)中,昭然若揭。

 

 

➰ZI.YONE

簡介/

ZI.YONE是一間以陶作商品及插畫創作為主的工作室,由梁若茜創立於2020年冬天,ZI.YONE的發想來自於臺語發音「日用」(jit-iōng),提供簡約兼具現代設計感的商品,期望使用並不同元素,為日常生活增添一點享受。

作品/

 

 

Ougen 是 ZI YONE 所嘗試設計第一個規模化生產的傢俱,像樂高積木一樣可以組合的燈具,燈件從圓筒狀出發,發展成圓盤、柱狀、喇叭狀,每個組件都可以自由選擇,透過分解與重組的過程,串連各式意志的變化與流動,成為獨一無二的客製燈具。發想源自於宇宙源頭。 每一個組件上的紋路,都是 ZI YONE 為其所混製的特殊釉藥,有些有著裂紋,也有些存在著發泡,對於食器而言是瑕疵的釉藥,卻創造了創造了像陶瓷又不像陶瓷的質感,回應著靈感源頭,宛若由不同成分組成的星球的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