ΔDesignArt 2025/ Konel ft. W春池計畫®
※內容由南港老爺行旅活動官網內容授權轉載
簡介/
以「妄想與具現」為主題,是由來自超過 30 個不同領域的創作者與藝術家所組成的共創團體。將跨領域技能視為團隊文化,積極推動橫跨藝術創作、研發與品牌設計的各類專案。以東京的日本橋、下北澤和金澤為主要據點,團隊匯聚來自不同背景的多元人才,持續將未來體驗化為現實。
簡介/
憑藉傳統的手工技藝和創新設計,春池玻璃開始了可持續發展的循環計畫。
台灣玻璃產業約有百餘年歷史,自1920年起,因開採天然氣與矽砂,使新竹地區成為玻璃工廠集中地,也帶動玻璃工業發展。而後新竹科學園區成立,大量的勞工需求轉移,使得玻璃產業受創嚴重,近90%工廠外移至中國及東南亞,也迫使春池玻璃開始極力思索轉型,包括:成立觀光工廠、輕質節能磚等材料開發,直至「W春池計畫」加入,再次推動傳統玻璃工藝跨越,進入下個里程碑。
「W春池計畫」從材料本身出發,闡揚文化傳承+設計升級+循環經濟+環境永續的品牌核心價值,透過設計導入,使廢棄玻璃得以重生,並著重於價值創建的感受與過程、回饋於群眾。其核心在「破壞」與「創造」之間,賦予回收玻璃二次價值,讓更多人了解在地文化與其歷史軌跡。
1.請介紹一下 Konel 設計團隊的核心理念。
我們以「Good Singularity(美好的奇點)」為概念,透過 speculative design(推測性設計)的方式,將未來有可能發生的事件轉化為具體的體驗,與社會展開對話。
2.如今在日本,結合大數據的設計與裝置作品日益增多。Konel 對新技術的運用也很積極。在你們看來,這些作品是設計還是藝術?
一般來說,藝術是提出問題,設計則是給出解方。但 Konel 所做的,是創造出可能存在於未來的「解答」,反過來向社會拋出新的「提問」,並以此為起點,不斷展開新的計畫。
於2025米蘭設計週展出的作品《ZZZN SLEEP APPAREL SYSTEM》
3.你們於米蘭設計週與大阪萬國博覽會將有不少展出計劃,你們認為這些作品在全球是如何被看待的?科技導向的設計在歐美市場是否正成為趨勢?
科技的確擁有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但若未經轉譯,就難以深入人心。我們認為,將科技與文化育成的脈絡相結合(例如米蘭設計週或大阪萬博),才能真正引發社會對未來的共感與討論。在米蘭現場也能感受到,大家對科技的期待值正逐年攀升。
4.在東京也有 DESIGNART TOKYO 等活動,像 Konel 這樣的創作者團隊是否越來越多了?您觀察到的市場趨勢是什麼?
確實,運用科技創作的設計與藝術團隊有增加的趨勢。但那些都是單一作品,能夠持續推動跨領域合作、並以計畫形式長期運作的團隊仍屬少數。
5.能否談談《BWTC》這件作品最初的靈感來源?
我們每天戴著 Apple Watch 上傳生理數據,換得便利與安全。而 Apple 也藉此開展龐大的數據商業模式。相比之下,我們自身卻未從數據中獲得實質報酬。於是我開始思考:「我 24 小時的心跳數據,到底能產出多少價值?」對於GAFAM(美國五大科技巨頭)所開啟的大數據商業遊戲背後隱藏的神秘黑盒子的疑問,促使我構想出一個透明交易個人數據的未來。無論是總統還是嬰兒,100 秒的腦波都能以同價購買,之後再以藝術品的形式為每份數據標價與展示。
5.在 3331 的展覽中,我看到你們實際販售了腦波 NFT 與印刷品。對我來說,這像是把藝術品工業化量產的實驗。你們是如何看待這個作品的定位?
腦波畫作的圖像是從思緒的偶然中誕生的,因此每一張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整體色調卻又具有統一性——這是一種嶄新的抽象畫創作方法。
6.接下來 Konel 有哪些計畫或發展方向可以和我們分享?
我們會持續以全球性議題或在地文化為主題展開各種合作計畫。未來也將積極拓展海外展演,特別是亞洲區域,期待能與更多展覽單位與藝廊建立聯繫。
7.給我們一個設計與藝術間的Hashtag
#Des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