ΔDesignArt 2025/謝鎮璘 Damonxart
謝鎮璘 DAMONXART
※內容由南港老爺行旅活動官網內容授權轉載
簡介/
來自台灣的數位藝術家,專注於漸層色彩藝術創作,透過色彩探索時間、空間與宇宙的無限可能。他的作品在有限與無限的色彩語境中建立獨特的透視法則,靜止的畫面隨觀者的感知經驗而流動,轉化為多維度的視覺與感官體驗。
他從天體結構與宇宙現象汲取靈感,並且擷取自然中的色彩——晨昏交替的天空、礦石的光澤、光線的折射——融合自然的鮮活與宇宙的神秘,營造沉浸式的感知空間。他的創作不僅侷限於數位媒材,更延伸至實體裝置藝術,在抽象與現實之間建立獨特的情感連結。透過展覽呈現,作品從超現實的二維視覺,拓展為如宇宙般遼闊的多維感知經驗,從個體感知引發集體共鳴。
Damonxart 的藝術探索色彩美學與感官認知的交界,挑戰靜態影像的邊界,使影像隨觀者的感知而流動。也曾與 Apple、Samsung、Adobe、Audemars Piguet 等國際品牌及現場展演合作,持續將其獨特的色彩語言與美學視野帶向更廣闊的舞台。
作品介紹/
浩瀚的宇宙施予無垠的律動,驟眼的閃爍引領平行的穿梭,萬物變化隱藏於動靜之間。這系列作品藉由金屬印刷的特殊轉譯,嘗試捕捉宇宙中那些難以被言語界定的光與流動。
在數位視覺呈現上,我以 RGB 色彩為核心,透過「藝術微噴後熱轉印」的技術,將其高飽和與亮度的色彩能量精準保留,轉印至特殊合金金屬表面。隨著光線的角度與觀者的位置,畫面呈現如同螢幕發光般的層層光澤與鮮明閃爍,彷彿一瞬即逝的宇宙光影。
這些作品不僅是色彩的實體化,更是時間與空間的象徵容器。在沒有邊界與物理時間的背景下,宇宙被重新觀看為一個容納差異、遞進與疊合的場域。正如詩人Louise Glück作品回答浩瀚無垠的宇宙之下埋藏的距離與情緒,在驚嘆於不可能的變化之下,人類該如何自身安命.
靜止的畫面,訴說著流動的宇宙;不再只是觀看,而是一場關於光、色彩與存在的共振經驗。
1.Collectible Design(收藏型設計)是國外一股新的收藏潮流,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定位,是設計商業、藝術創作,或是其他?
1.我自己本身也很喜歡收藏不同設計師的家具所以也很喜歡這樣的收藏模式, 我的金屬藝術作品,最初便是以「可被系列收藏」為出發點來設計。, 其中一組包含 10 幅「通道」主題的作品設定為掛在不同牆面時, 彷彿就像是兩個空間被串聯再一起的感覺.開啟了空間與空間之間的連結。每一幅都是一道視覺入口,讓靜止的牆面變成通往另一時空的通道。
2.從你的經驗來看,你覺得在台灣發展市場的困境跟優勢會是什麼?國外是否更有發展空間?
我從未加入過任何藝廊,作品的曝光與銷售主要都透過我個人的社群平台。現階段的收藏者多來自美國、英國、印度與中國,反而尚未出現台灣的買家。
我認為台灣的優勢在於地理位置,讓觀者有機會親自感受作品在實體空間中的光感與質地。然而,相較之下,新媒體藝術在台灣市場仍屬於較新的領域,大眾的接受度與收藏習慣還在發展中,也成為我目前面對的挑戰之一。
3.本屆大會主題為「Pairing配搭」,你的互動藝術作品有強烈的視覺風格,但同時你也做了很多如燈具、織品等家飾品。未來是否有什麼計畫預計進行新的創作可與我們搶先分享?
未來我最期待的是無限燈進入量產與公開販售的階段。希望能與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合作,讓他們在我設計的空白燈具模具上進行創作,最終成為每盞都獨一無二的聯名藝術燈。
同時,我也正著手製作一個全新的裝置作品,圍繞「星球」與「太陽照射」的關係展開,嘗試透過光線與物件的互動,延伸我對宇宙秩序與視覺感知的探索。
4.國外有一些Design Gallery,或「Salone del Mobile Milano」、「Collectible」、「DESIGNART TOKYO」等展會能展售這些介在設計與藝術間的作品,對我們這個新興設計藝術平台「ΔDesignArt」有什麼期許?
我覺得像 ΔDesignArt 這樣的平台很有潛力,因為它的定位剛好落在設計跟藝術之間,也就是最多方創意的地方。我會希望 ΔDesignArt 不只是個展售平台,而是能成為一個讓不同創作者交流、激發想法的空間,讓像我這樣在不同媒材、數位與實體之間遊走的人,也能被看見、被理解,甚至被收藏。
5.給我們一個設計與藝術間的Hashtag
#TimeFeelsLikeLight
#InBetweenRealms
#BeyondTheGrid
#SensoryOrb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