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可以像一冊視角獨特的小誌!」專訪毓繡美術館館長黃翔
Interview & Text / Irene Lin Photography / Irene Lin(另標示照片出處者除外)
座落於南投草屯的毓繡美術館由企業家侯英蓂、葉毓繡夫婦創辦,不只以清幽怡人的 環境著名,自 2016 年開幕至今,翻開每檔展覽記錄,其中展現的包容性與多元開放的 態度,都讓展出每每備受好評。其中,讓我們眼睛特別為之一亮的是,2021 年「詩性 維度」展覽中有台灣藝術家暨品牌設計師徐瑞謙以來自「浴室」的日常物件構築作 品,而館內現正展出的王譽霖 × 周霽恩創作展則挑選從創作市集起家、也曾參與 2024 年首屆 ΔDesignArt 展會的「臍加厝手路金工」走入美術館,獨特的策展視野翻轉眾人 普遍對這般藝術殿堂帶有距離感、高冷的認知想像,實在令人好奇:這些看來將藝術 與設計成分靈巧拿捏於大雅之堂的呈現,幕後如何規劃與思考?
隨著由南港老爺行旅主辦、設計發浪 DESIGNSURFING 策劃的 2025「ΔDesignArt」設 計藝術展會登場在即,今年我們不僅延續上屆做法集結所有參展者留下訪問記錄,更加碼邀請設計與藝術領域專業人士帶來深度觀點專訪,首篇就由毓繡美術館館長黃翔展開精闢分享!
座落於南投草屯的毓繡美術館以獨特的策展視野令眾人眼睛一亮。
設計之於美術館,是必要存在的「動詞」
在黃翔眼裡,藝術的純粹性,就如哲學家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在〈機械 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The Work of Art in the Age of Mechanical Reproduction)一 文,將藝術品凝結當下時空與心境的一瞬以「靈光」優美譬喻,當人們面對藝術創作 時所感受的觸動或衝擊,將是獨一無二的過程;而在美術館這樣多半被視為「藝術」典藏與發生地的場域,她認為「設計」則更像是一種行為、一種「解決事情的方 法」:「比起作為描述領域的名詞,『設計』在藝術館所更像是一個動詞,代表美術 館用什麼樣的精神與方式回應藝術品的挑選與展示,處理作品跟觀眾之間的溝通狀態。」
黃翔過去學的是商業設計,並經過博物館學研究所歷練,擁有臺北當代藝術館展覽組組長、獨立策展人等豐厚經歷,她認為藝術與設計兩者雖各是一界,「但它們之間會有交集,這個區域是浮動的,可大可小,有時候相互融合,又或者處於兩者之間的游離境界。」而交織藝術、設計與博物館學的背景,讓她更擅於將藝術領域形而上的思維予以條理化並落地實踐,能更有意識地與行銷概念揉合、推演藝術能夠以哪些形式走入生活。
毓繡美術館館長黃翔。
黃翔指出,儘管相對於藝術,設計總是很難被切割、爬梳如藝術史那般具備完整主軸 和脈絡,「因為設計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存在,會不斷創造出不一樣的轉化過程,很難 被化約為一種固定 SOP。」然而在藝術現場,「設計」卻切切實實地是不可或缺的存 在,以毓繡美術館為例(甚或是所有美術場館),空間和藝術創作的對話、觀展的舒 適性至關重要,展場色調、作品安置、現場燈光與動線都會影響觀者的體驗,「這其 中絕對不能缺少『設計』的涉入,規劃時要以設計構成策略,再安排細節。」黃翔說道。
「在這個時代,並非事事都只能有一種定位,
有如變形蟲般不斷變化、能夠與不同類型的人們溝通和分享,
才是創作最核心的本質。」— 毓繡美術館館長 黃翔
踏入第二屆的 ΔDesignArt 現場,在南港老爺行旅主辦、設計發浪 DESIGNSURFING 策劃下,整層飯店樓層再度化身交融設計與藝術無限想像的多寶格,尤其今年主題借鏡餐酒文化中的「Pairing 配搭」概念,無論是人與人聯手、材質交融、領域跨界,又或是跨感官、跨性別、跨國籍的創作組合,都深切呼應展會命名以數學符號 Δ(Delta)表示加入特定變因數量變化的意義,傳達將材質、技藝等特殊變因放進設計(Design)與藝術(Art)光譜後激發的實驗可能,逐一打開 17 個房間,一品設計與藝術混搭的驚奇風味!
從美術館本身到藝術商店的經營,甚至是園區中的百書咖啡廳,都由團隊藉著這樣的 思路執行展覽策劃與選物,她也建議藝術家可以透過設計的條理加強作品意念傳遞, 設計師則能以藝術的天馬行空賦予作品更多獨特與創新性 ── 總之,能夠善用並把話說清楚,最重要(笑)。
當 DesignArt 躋身藝術殿堂
在奠基者李足新前館長的定調下,毓繡美術館秉持推廣「當代寫實」的信念,傳達藝術家以「寫實」技法展現對事物的觀點,並透過「當代」的闡述方式加以重新詮釋,兩者緊密共存、無法脫鉤,而館方也會依據藝術家性格、創作屬性調整作品被觀看的方式。也正因這樣相互包容的特性,儘管並沒有刻意為之,卻也讓具備這兩項要素的 DesignArt、Collectible Design 有了走入美術館場域的多元契機。
2021 年毓繡美術館推出的「詩性維度」展覽,挑選台灣藝術家暨品牌設計師徐瑞謙的 《浴室》展出,作品有肥皂的存在、磁磚的轉化,一如他擅長破壞日常事物的原有基 準,以抽離或陌生的視角重新感受,黃翔評道:「當時正值疫情解封,這件作品將浴 廁這樣私密場域中的物件重新拆解、塑造成構築藝術作品的材料,讓觀者有了觀看物 質的詩性視角,也符合我們希望作品具有療癒作用的價值,在設計與藝術之間拿捏的 尺度非常巧妙。」
「詩性維度」展覽-徐瑞謙│浴室-乾濕分離│玻璃、肥皂、鐵、毛巾、不鏽鋼│尺寸依場地而定│2021 (照片提供:毓繡美術館)
而近期在毓繡美術館商店空間展出至 7/27(週日)的「物與物」,是「臍加厝手路金 工」創辦人王譽霖、周霽恩的創作展,也是 DesignArt、Collectible Design 走入美術館 的佳例。工具為物、材料為物,兩人將各種工具與金屬層疊作用,試圖打造出一柄 尺、蝴蝶的翅脈等,以物造物,傳達的是「物不僅止於物」的精髓,更重燃對生命的 想像、提問與感受。
「臍加厝手路金工」工作室王譽霖 X 周霽恩的創作展「物與物」。
品牌從市集起家,爾後在畫廊帶領下走進藝博會、甚至以藝術品狀態售出,在台灣品牌中實屬難得,黃翔認為,其創作的耗時性,正是生活中「慢」步調的代名詞:「早年就在市集認識他們的作品,正契合對寫實、當代工藝的探索,於是就和我們的創意運用整合經理葉宇眉討論邀請臍加厝展出,也實踐毓繡美術館希望持續支持台灣創作者理念。」
「臍加厝手路金工」兩位負責人王譽霖、周霽恩曾在去(2024)年的首屆 ΔDesignArt 展出前衛的大型金工作品。
黃翔說,藝術與設計進入現代化背景下是持續交互發酵的,在毓繡美術館極力走入偏 鄉校園推廣美學教育時,「設計力」成為規劃教案、傳達想法與意念的工具;而美術 館商店也在空間中構思精緻的主題式展覽, 甚至鼓勵藝術家可以透過設計將創作概念 商品化,像是主場館近期展出「遊物時間」展覽,便推出展覽周邊咖啡精選掛耳包, 由咖啡師黃俊堯以藝術家作品激盪感官、轉化為風味咖啡豆,4W STUDIO 則量身設 計精緻包裝,讓藝術畫布創造日常味覺旅程,「毓繡美術館也想讓大眾理解,參與藝 術的過程可以很舒服、親和。」藉由這些機制,藝術更能與生活融合,與大眾親近。
「我們只是太習慣將事物以二分法區隔,藝術和設計的交會是始終存在的狀態。」
— 毓繡美術館館長 黃翔
「遊物時間」展覽推出展覽周邊咖啡精選掛耳包,由咖啡師黃俊堯以藝術家作品激盪感官、轉化為風味 咖啡豆,4W STUDIO 則量身設計精緻包裝,讓藝術畫布創造日常味覺旅程。(照片提供:毓繡美術 館)
把門敞開,只願觀點獨特
曾在 2019 年前往美國紐約駐村交流的黃翔說,歐美常見藝術家與服裝設計師攜手製作 聯名服裝,MoMA(現代藝術博物館)的藝術商店也以獨到且精準的商品設計備受全 球參訪者喜愛;她認為毓繡美術館的運作模式也是藝術與設計交融、整合的成果,作 為美術館營運者,需要如編輯般梳理「版面」,編輯文字的段落安排、起承轉合,思 索作品要如何被「閱讀」,過程中「設計」的邏輯是必備且不可分割的。因此,她也 期許台灣的創作者們在定義自我時也不必以單一的藝術家、設計師等角色將門窄化,毓繡美術館便寧願把那扇門開得寬闊,廣納各種特別、不受限的可能性 ── 「我會形容,我們比較像是一本獨立出刊、選題獨特的小誌!」她爽朗地大笑。
2025 ΔDesignArt 借鏡餐酒文化概念中的「Pairing 配搭」為主題,期待探尋 DesignArt 在台灣的發展樣貌,黃翔樂見設計、藝術可以被同時觀看及討論:「不同角色的人們 共同討論藝術是什麼?設計是什麼?當它們相互碰撞的時候,又會是什麼?光是這樣 的對話,就可以產生很不一樣的腦內激盪。」甚至也認為,這不僅可以讓觀眾從多面 角度培養美學涵養,對於相關從業者們而言,也能在整合專案時有更好的思考切入 點、擁有更多包容心。
鬆動,就能替未來開創更多可能。
ΔDesignArt 靈光一閃問答亭
Q1:DesignArt / Collectible Design 在您心中的意義是什麼呢?
它們長得很像變形蟲(笑),可以回應任何觀看者和可能性,隨時調整自己的色彩、 形狀、尖銳度與材質感,像是一種有趣的介面!
Q2:也請推薦一個設計與藝術間的 #hashtag 給大家吧!
它們長得很像變形蟲(笑),可以回應任何觀看者和可能性,隨時調整自己的色彩、 形狀、尖銳度與材質感,像是一種有趣的介面!
#野口勇。
我個人很喜歡日裔美籍藝術家野口勇(Isamu Noguchi),在紐約駐村時曾參觀野口勇 博物館(Isamu Noguchi Garden Museum),他的文化背景橫跨美國、日本,作品不囿 於日式美學, 包含石雕、庭園裝置一直延伸到令全球風靡的 Akari 和紙燈,這些都是 他在自身的美學基調上因應型態應用做了不同調整,對當今的公共花園、景觀雕塑或 室內氛圍形塑都產生重大影響。
《ΔDesignArt 2025》設計藝術展會
■ 展會日期:貴賓及媒體預展日 2025 年 5 月 8 日(週四),公眾開放展期 2025 年 5 月 9 日(週五)-5 月 11 日(週日),免費參觀
■ 開放時間:週五、週六 11:00-19:00;週日 11:00-18:00
■ 觀點論壇:南港老爺行旅官方 ACCUPASS
■ 展會地點: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96號 12F(南港老爺行旅)
■ 官網資訊:https://lihi2.com/vtiet
■ 主辦單位:南港老爺行旅 The Place Taipei
講座推薦
ΔDesignArt 2025 展會期間每日舉辦「ΔDesignArt 對談沙龍」,其中 5/11(週日)登場的「Collectible Design 在藝術市場發展的未來」,負責毓繡美術館商店的選品企劃 及創作者展覽規劃的創意運用整合經理葉宇眉也將出席分享,與藝評人協會理事長陳晞、桃園會展中心藝術總監王焜生共同對談,從美術館結合藝術與設計的經驗分享, 窺見設計在藝術市場裡的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