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1

#新一代後浪賞 #4 《#整合解決問題獎》- 1

 《#整合解決問題獎》

【#lohoi 】

Designer/ 王政皓 Eddy Wang、 陳亭潔、 蘇郁庭、楊舒涵

2017 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年度畢業設計展 l 設計背後

 

台北是個被雨困住的城市,騎乘機車通勤時最恨的便是遇上雨天。穿著雨衣淋雨上班後,這件濕答答的雨衣從保護你不被雨淋濕的恩人頓時成為燙手山芋,整件塞進車廂也不是,拎在手上沿路滴水到辦公室裡好像也頗狼狽,本來衣服沒濕,拎著走路時可能衣服或鞋子就跟著濕掉了。因此當我看到成大工設的王政皓設計師、陳亭潔設計師、蘇郁庭設計師、楊舒涵設計師所一起設計製作的畢業製作──lohoi時,頓時覺得他們解決了在雨衣設計上經常沒被看見的問題盲點。

Lohoi取自台語「落雨」發音,他們在研究過程中將雨衣的使用流程分為六個階段「拿、穿、淋、脫、乾、收」後發現,目前市面上販售的雨衣或是畢業製作的雨衣設計經常著眼於「穿脫方便性」,卻鮮少注意到穿脫之外的時間裡,閒置中的雨衣究竟如何被對待。於是他們針對雨衣重新設計了一個提案,功能主要強調「收納性優化」,在雨衣兩側袖口處加上宛如哆拉A夢空氣砲外觀一般的特殊塑膠扣環,穿起來像是袖口反折,成為這件雨衣穿戴時最大的視覺特徵,收納時則成為膠囊上下蓋,附著在雨衣外側的少許雨水則被收在膠囊與雨衣外側間,不會進入到雨衣內側。

雨衣材質與南部頗大的紡織企業 宏遠興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布料選擇抗水壓係數高的的輕薄尼龍布料,比一般市售雨衣透氣之外,雨衣本身也有許多精彩的小設計,如袖口扣環在雙手伸出處加裝柔軟矽膠,手穿出時不會被塑膠刮傷之餘,因矽膠與皮膚較能緊密貼合,雨水也比較不易從袖子反灌入雨衣裡。雨衣底部開放式的套入口則另外設計了魔鬼氈,穿上雨衣後可在坐上機車後依照不同騎乘體態黏成兩條褲管,比起傳統雨衣,較能阻止騎乘機車時因雙腳放在踏板上使得風雨從底部套入口灌入下半身。還有一點讓我非常喜歡的,便是胸口有個臨時置入物可用的口袋!不管是放手機、ipod、鑰匙、還是要放臨時被媽媽交代買一下的調味料(化身購物專家)等都十分方便,免去騎乘機車的過程中,臨時需要拿出一些東西卻只能很狼狽地撩起雨衣從褲子口袋掏出的麻煩。

而除了這些設計特點,最重要的是,這件雨衣設計超美!LOGO中的雨滴線條也成為雨衣上的反光條裝飾,穿在身上真的是帥翻了!當然這件雨衣在濕透的狀態收在膠囊裡與收在車廂裡相同是密閉空間,可能對雨衣本身都不太好,在能晾乾的環境下掛起來當然是最好的,不過如果條件限制下無法晾起來只能收納時,可以收納在一個方便帶著走的膠囊裡恐怕還是上上之選,收在車廂裡不怕弄濕安全帽內裡外,也可能暫時收進包包裡。

在看過許多工業設計畢業製作時,經常會覺得同學在「針對解決問題的設計手法」上或許都沒什麼問題,但總會希望如果同學在思考設計時,能夠稍微退一步,俯瞰此設計作品在情境上是否還有什麼沒有注意到的地方就好了。宮田識曾在「#不要做設計」一書當中提到,「只是一直在整理枝葉並不是設計。因為生活上需要一直砍樹也不是設計。去培育一座森林才叫設計。在腦袋裡想像要做出一座什麼樣式的森林,從培育的土壤開始著手,枝葉就會自然生長出該有的樣子。」

我認為lohoi這個畢業設計正是體現這段話的最好作品。不是單純針對「產品」去改良,而是思考在使用這個產品的情境中,該如何讓使用者感到舒適、不狼狽,甚至能帥氣美麗地使用,就能在該被解決的問題上設計出最適當的解決方式。我在成大畢展看到的時候,真的只問了一句,「到底什麼時候會分尺寸量產上市?」,實在是等不及擁有了!恭喜同學獲得後浪賞,也期待有廠商可以看到此文,快點協助他們量產吧!

 

#量產後設計發浪可以協助行銷宣傳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