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ZiP(1205)、鹿森林實驗花廊館(1208)、messagingleaving(1212)、DESIGNISSUE(1213)
※內容由南港老爺行旅活動官網內容授權轉載
1213 DESIGNissue - art shop project
簡介/
以設計做為一種可以討論的開放式議題,切入生活不同層面所展開的各式企劃製作工作室。
Art shop project
主題式選輯橫跨藝術至設計領域的創作型產品,透過和不同的空間與品牌合作,打造專屬的藝術商店。
1.從你的產業及專業來看,如何定義什麼是介於設計和藝術間的作品?
以藝術創作為出發點,為了讓人感受到想傳達的藝術觀點而透過設計手法創作出來的作品,同時帶有基礎可使用的功能性,藉由使用來感受作品背後藝術性的觀點。
2.國外有「Design Gallery」或像是「Salone del Mobile Milano」、「DESIGNART TOKYO 」能販售一些介在設計與藝術間的Collectible Design作品。從藝術選品店選物的角度來看,你對國外這塊的趨勢有什麼觀察?
無論從藝術或是設計領域,當兩者間的市場廣度大到某種程度就會產生交會,出現設計藝術領域的新市場。其中我認為有個更重要的面向也是台灣也能同步探討的,就是「美術館商店」。例如美國紐約的MoMA現代藝術博物館,館內的美術館商店 – MoMA Design Store就是一間提供具備收藏價值設計商品的美術館商店,價格從親民的文房具到家具都有,甚至還開了獨立店面到日本東京,台灣的誠品文具也引進販售。
美術館在每個城市都扮演著美學教育的角色,從幼齡學童到青少年學生,各種年齡族群的人都會出現在美術館,美術館商店就從商業切入一個巧妙的定位,引進同樣具備藝術氣息的設計類產品,在商店內延續了藝術展的氣氛,進而提升消費者的購買(收藏)意願。國外有很多獨立的私人美術空間在美術館商店的設定總是品味極佳,甚至創造新的購物體驗,連購買一張明信片都會成為一個看展的永恆回憶,珍藏在家中的某個角落。
具有絕對話語權的美術館場域內,美術館商店扮演著教育藝術設計消費的角色,消費者也較難以CP值高、品牌迷思等奧客盲點去指教產品,所以我認為美術館商店是國外發展這股趨勢很重要的起點之一。
3.承上,在你的經驗中,台灣發展此市場的劣勢與優勢是什麼?
目前台灣很缺乏這一塊能夠發表的平台,無論是專門的媒體、活動、甚至商業空間,更遑論市場上能銜接的相關產業,在藝術圈與設計圈似乎都沒有明確的市場,所以台灣遲遲未能發展出什麼趨勢。我認為這個市場的未來在於發展年輕的藏家市場,他們對於古物、當代藝術、設計家俱都同樣具備高度收藏意願,甚至台灣現有的相關展會還無法滿足他們的收藏慾,這和台灣傳統藝術藏家市場很不一樣,或許哪天台灣也能出現一個新型態的藝術設計博覽會。
不過台灣倒是有我個人非常推崇的美術館商店——毓繡美術館,他們所販售的選品氣氛很符合美術館的氣質,會和藝術家聯名為展覽開發新的產品,甚至店內還有一個小規模的展覽空間由選品主理進行策展,將商店內販售的藝術商品衍伸成一個展覽。
4.對 ΔDesignArt 的期許?
成為一個能夠為藝術設計類型創作發聲的平台,達到兼具教育推廣與娛樂意義的活動。
5.給我們一個設計與藝術間的Hashtag
這是一個新世代美國獨立電影小發行商,之前我看了許多很有趣的獨立電影,後來才發現都是這間發行商推出的作品。像是《寄生上流》、《鈦》、《瘋狂富作用》、和去年的《墜惡真相》,今年坎城影展最佳電影金棕櫚獎頒給了《歡迎光臨奇幻城堡》導演 Sean Baker 的新作《Anora》,同時這也是NEON 連續五年獲得這項最高榮譽。在我心中已經超越A24的地位。
他們很有意思,即便有這麼多成功推出的作品,本身知名度還是沒有A24高,團隊一直是小小的,口味一直很獨特。會讓我想到自己在選品的時候也一直依照自己的喜好不跟著流行走,即便市場小眾,但總還是要有人照顧具有這群獨特品味美學的消費者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