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9

顧廣毅X宮保睿(1202)、王譽霖X周霽恩(1206)、登曼波(1207)、蘇筱嵐(1210))

※內容由南港老爺行旅活動官網內容授權轉載

1210 蘇筱嵐 hsiao lan, Su

簡介/

輔大織品系畢業,2015年成立品牌「once:nice」,是一個人的服裝工作室,也是一個人的藝術工作室。從生活中汲取靈感,在生活與作品之間營造『日常』的關係。製作能符合生活實用兼具美感的作品,有多種穿搭方式的衣服、因地制宜擺置美感的手工編織軟器皿、抑或是能夠陪伴日常使用的袋包;近年則開啟了《他山之石》軟雕塑編織系列。侘寂美學的實踐者,日復一日地創作。

 

 

1.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是設計還是藝術,或是其他?

我認為藝術與設計是一種相依存在的關係,藝術像是問題本身,設計則是以方法論去解構問題;而創作,則是在兩者間碰撞激盪的「過程」,一種不確定的進行式。我的作品比較貼近於「創作」這種不確定的樣態。

 

 

2.品牌「once:nice」裡有常態性商品、有訂製商品,也有軟雕塑的藝術創作,如何從市集裡的手創品牌走進編織創作的市場?

我是織品系畢業,本來就是我的專長。初期訂下「一次一件、一人製作、一人販售」的設定,是因為我既然是一人工作室,那就在一人的能力範圍內把事情做好。不喜歡做重複事情的個性也是給自己的修煉,去產出更多不同的作品。有次在市集做了一些比較偏創作類型的編織器皿,被一間台南民宿老闆娘看見,在她的邀約下我開啟了做編織系列的契機在她的民宿販售,搭配她原本的器皿做很多平面類的編織創作。後來又有不同朋友的邀約,我開始試著用很密的織法加上骨幹,做出更多軟的器皿跟容器類的立體作品,有點像是一種材質實驗,最近的《他山之石》系列則是為了一個比賽而做。

 

 

3.在你心中所謂商業產品與藝術創作的定位是什麼?

可能有人覺得為業主做的設計就是商品,但我覺得為業主做設計,有時候也能成為創作的靈感來源。作品,是自己主觀創作的結果,包含與他人產生互動的狀態;商品,是透過交易過程產生的標籤。創作是藝術作品還是設計商品,或許那條線本來就不需要分這麼清楚。

設計教育可能帶給我一些思考上的制約,像是作品好像一定都要有功能,但同時我也在設計方法裡找到創作上的自由度。我不覺得這些藝術創作是那種有距離感的純藝術品,對我來說還是一種應用於日常生活裡可親的創作。

 

 

4.對 ΔDesignArt 的期許?

ΔDesignArt 致力於建立設計藝術新銳的資料庫,企圖尋求代入不同變因(Δdelta),得以擴展我們對創作的眼界與認知,很期待它即將引發眾多不同觀點討論的可能,或能成為更多屬於這個時代創作能量靈感的累積。

 

 

5.給我們一個設計與藝術間的Hashtag

#Wabi_Sabi_給設計者、生活家的日式美學基礎

這是一本很美的小書,作者是一位住在日本很久的美國人,以外人角度深入淺出地描述了深埋在日本文化裡的「侘寂」概念。我很嚮往也喜愛這樣的日式美學,應用在我的服裝設計與編織創作裡,有時候碰到瓶頸、或是睡不著又會在床頭翻翻這本書,是我的靈感繆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