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6

ΔDesignArt 2025/ DESIGN issue

※內容由南港老爺行旅活動官網內容授權轉載

1213 DESIGNissue - art shop project

簡介/

DESIGNissue

以設計做為一種可以討論的開放式議題,切入生活不同層面所展開的各式企劃製作工作室。

 

Art shop project

主題式選輯橫跨藝術至設計領域的創作型產品,透過和不同的空間與品牌合作,打造專屬的藝術商店。

 

參展者介紹 

CIZ / 張芝瑄 

 

簡介/

張芝瑄,桃園人,自幼在家人的牽引下接觸大自然,植物成為了童年成長時期的重要陪伴,如同家人般的存在,也是她感知這個世界的媒介,任何細緻微不足道的小至大事都能透過大自然窺見真理的全貌。

從事設計領域10年間,擅長花藝、產品設計、攝影、空間規劃;2016年投入藝術創作,將個人經驗透過大自然轉譯,利用自然媒材或異材質結合等手法講述大自然給予人的訊息,即為生命每一刻的短暫及珍貴,花開花落稍縱即逝的美。

CIZ 意涵著 “ Seize “ the day 享受當下 — Roman poet Horace's 《 Odes 1.11 》

 

Dye業 / 連威棣 Wei-Ti Lien

 

簡介/

主理人為連威棣 Wei-Ti Lien。

1992年出生,畢業於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在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服替代役期間接觸藍染工藝,並於染織工坊修習植物染色技術。 2017年結束產品設計師工作後,成立dveve studio,以藍染作為主要的媒材進行創作,偏好以精準的線條與幾何的造型語彙來構成畫面,希望透過作品傳遞藍染過程的精神與價值所在,而不僅是顏色本身。

 

連威棣藍染工作室一隅 

 

創作理念/

作品風格上多是由簡約且明確的深淺色階組成,會這樣呈現有幾個原因,一個是個人的美學偏好,再者則是這樣輪廓相對明確的色階,其實正好能將藍染其過程的步驟展現出來,藍染是一種氧化還原染料,需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氧化,才能得到所想要的深度,因此,畫面上的色階有如過程的解剖般,揭露了藍染工蓺的精髓,我非常在意用藍染來創作圖面的合理性,因為我認為,當圖面的圖案過於具象時,人們的焦點便會聚焦在作品的意象傳達,此時,我認為使用任何能產生藍色的顏料或化學染料都能替代,當我只是單純把藍染,當成藍色顏料來使用時,其實也便失去使用它的價值,因為我不是因為喜愛藍色而喜歡它,而是因為從藍草植物取得葉片、製成可使用的藍泥染料、到最後培育染液發酵,得到顏色的整個濄程讓我覺得很美麗,所以我才喜歡藍染,也是我認為這件事藝術價值最高的成分,因此這些平面作品,都像是一個個入口,帶領人進入我所經驗的藍染的動人之處。

 

DESIGN issue 主理人專訪 

1.從你的產業及專業來看,如何定義什麼是介於設計和藝術間的作品?

以藝術創作為出發點,為了讓人感受到想傳達的藝術觀點而透過設計手法創作出來的作品,同時帶有基礎可使用的功能性,藉由使用來感受作品背後藝術性的觀點。

 

CIZ x 連威棣作品

 

2.國外有「Design Gallery」或像是「Salone del Mobile Milano」、「DESIGNART TOKYO 」能販售一些介在設計與藝術間的Collectible Design作品。從藝術選品店選物的角度來看,你對國外這塊的趨勢有什麼觀察?

無論從藝術或是設計領域,當兩者間的市場廣度大到某種程度就會產生交會,出現設計藝術領域的新市場。其中我認為有個更重要的面向也是台灣也能同步探討的,就是「美術館商店」。例如美國紐約的MoMA現代藝術博物館,館內的美術館商店 – MoMA Design Store就是一間提供具備收藏價值設計商品的美術館商店,價格從親民的文房具到家具都有,甚至還開了獨立店面到日本東京,台灣的誠品文具也引進販售。

 

CIZ x 連威棣作品

 

美術館在每個城市都扮演著美學教育的角色,從幼齡學童到青少年學生,各種年齡族群的人都會出現在美術館,美術館商店就從商業切入一個巧妙的定位,引進同樣具備藝術氣息的設計類產品,在商店內延續了藝術展的氣氛,進而提升消費者的購買(收藏)意願。國外有很多獨立的私人美術空間在美術館商店的設定總是品味極佳,甚至創造新的購物體驗,連購買一張明信片都會成為一個看展的永恆回憶,珍藏在家中的某個角落。

具有絕對話語權的美術館場域內,美術館商店扮演著教育藝術設計消費的角色,消費者也較難以CP值高、品牌迷思等奧客盲點去指教產品,所以我認為美術館商店是國外發展這股趨勢很重要的起點之一。

 

連威棣藍染作品 

 

3.承上,在你的經驗中,台灣發展此市場的劣勢與優勢是什麼?

目前台灣很缺乏這一塊能夠發表的平台,無論是專門的媒體、活動、甚至商業空間,更遑論市場上能銜接的相關產業,在藝術圈與設計圈似乎都沒有明確的市場,所以台灣遲遲未能發展出什麼趨勢。我認為這個市場的未來在於發展年輕的藏家市場,他們對於古物、當代藝術、設計家俱都同樣具備高度收藏意願,甚至台灣現有的相關展會還無法滿足他們的收藏慾,這和台灣傳統藝術藏家市場很不一樣,或許哪天台灣也能出現一個新型態的藝術設計博覽會。

不過台灣倒是有我個人非常推崇的美術館商店——毓繡美術館,他們所販售的選品氣氛很符合美術館的氣質,會和藝術家聯名為展覽開發新的產品,甚至店內還有一個小規模的展覽空間由選品主理進行策展,將商店內販售的藝術商品衍伸成一個展覽。

 

連威棣藍染作品

 

4.對 ΔDesignArt 的期許?

成為一個能夠為藝術設計類型創作發聲的平台,達到兼具教育推廣與娛樂意義的活動。

 

CIZ x 連威棣作品

 

5.給我們一個設計與藝術間的Hashtag

#neonrated

這是一個新世代美國獨立電影小發行商,之前我看了許多很有趣的獨立電影,後來才發現都是這間發行商推出的作品。像是《寄生上流》、《鈦》、《瘋狂富作用》、和去年的《墜惡真相》,今年坎城影展最佳電影金棕櫚獎頒給了《歡迎光臨奇幻城堡》導演 Sean Baker 的新作《Anora》,同時這也是NEON 連續五年獲得這項最高榮譽。在我心中已經超越A24的地位。

他們很有意思,即便有這麼多成功推出的作品,本身知名度還是沒有A24高,團隊一直是小小的,口味一直很獨特。會讓我想到自己在選品的時候也一直依照自己的喜好不跟著流行走,即便市場小眾,但總還是要有人照顧具有這群獨特品味美學的消費者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