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6

ΔDesignArt 2025/李荔與她的共創宇宙 ft.日日與木、草鼻

 

※內容由南港老爺行旅活動官網內容授權轉載

李荔與她的共創宇宙(ft.日日與木、草鼻)

簡介/

李荔,1987生於台灣。近3年接觸陶土後,成為陶創作者。曾在寮國學習製作手工鞋,對材質應用與質地探討感興趣。七年前開始過著育兒生活,進而接觸到更柔軟的材質:土。

土是啟發她開始創作的媒材,是自己與外界對話的媒介。跟土相處的這些日子裡,它帶給李荔生命的各種面向。曾經以為,藉由土而找到方向。但後來慢慢發現,是自身的生命力透過土,想傳達更多訊息。

 

李荔〈我是器〉。 (李荔個展《in process 進行中》、李易暹&陳威齊攝影 )

 

1. Collectible Design(收藏型設計)是國外一股新的收藏潮流,如何看待你和日日與木、草鼻的作品定位,是設計商業、藝術創作,或是其他?

是設計、是商業,同時也是藝術創作。更精準的說,每個系列各自的定位都有點不同,但共同點就是對美的追求,再深刻一點就是內心的歸屬、更有覺知的活著。

 

 

2.從你的經驗來看,你覺得在台灣發展設計藝術市場的困境跟優勢會是什麼?會想去國外發展看看嗎?

當我開始創作之後,觀看整個市場跟生態的角度也有不同的變化。對於我這種素人創作者類型,可以從很庶民的角度出發,接近各種樣子的市場,從大眾化的市場裡找出我可以切入的位置,讓作品不會距離一般大眾很遠。隨著時間推移,我的創作內容也跟著生命經驗開始變化,也慢慢找到創作的核心,當我開始想讓作品對去更遠的地方時,就開始遇到困境:我不知道可以怎麼做。像我們這種非專科出來的創作者,沒有學校資源的鋪陳,都需要單打獨鬥面對所有的資源對口。這些事情其實是一個向外的能量,但創作卻是一個向內的能量,當這兩股能量在使用時,對我都會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這時我就會知道藝術經理人的重要性!

我很想去國外發展,想看看自己內在的呈現,與這個世界碰撞或融合的樣子!

 

 

3.本屆大會主題為「Paring配搭」,你這次的展出形式跟以往很不同,在我看來有點像是你的個展,當中展出你與日日與木、及草鼻兩個品牌創作者各自合作的作品,甚至還有你的個人作品。從跟不同創作者合作、到發展出自己個人作品系列,你怎麼看待這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我的創作,一直都是以我為出發點。我的作品就是我的延伸、都是我與他人的關係:我與自然、我與人群、我與創傷、我與身體、我與自性(self)、我與神性、我與宇宙。這樣去觀看我的作品,一切就可以連在一起。

我只是透過不同形式(視覺、嗅覺、觸覺、觸動人心的感覺)來說同一件事情,就是「我與他人的關係」。所以我透過「創作」這件事情,讓我更有覺知的活著,這就是我的獲得。

 

 

4.承上,和這麼多不同種類的創作者合作,是否有什麼小故事或心得可以跟我們分享?和創作者的合作帶給你什麼不一樣的啟發?

跟日日與木、草鼻合作,有個很重要的共同點是:作品一定是要有感覺、心會觸動、身體會觸動的前提下,才能製作。我們不能做出無法觸動自己的作品,因為那就是讓別人產生共鳴的方式。創作者的狀態也會大大影響作品的狀態,「如實的生活著」就是保養創作動力的最佳潤滑劑。

會有這樣的發現,就是因為剛創作的初期,我為了趕時間而很機械性的製作了一批陶件。當這些陶件送到日日與木那邊、準備要搭配植物時,發現那一批陶件完全沒有觸動她!我們才發現無法觸動自己的作品是完全無法製作的!

而日日與木和草鼻都是生產者,我這個顯示者很需要有持續動能的夥伴加入,這個是我在合作中最大的獲得與覺得被支持。

 

 

5.國外有一些Design Gallery,或「Salone del Mobile Milano」、「Collectible」、「DESIGNART TOKYO」等展會能展售這些介在設計與藝術間的作品,對我們這個新興設計藝術平台「ΔDesignArt」有什麼期許?

這個領域在台灣慢慢轉動起來,希望可以逐漸成熟而帶動更多創作者。

 

6.給我們一個設計與藝術間的Hashtag

#保持流通

#連結

#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