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1

萬事皆備的設計

 

時間軸進入到災後重建的《復原》階段,便是一條漫漫長路。「防止復原活動資訊傳遞混亂的道具」、「支援災後現場復原活動」、「讓避難生活過得愉快舒適的空間與機能」、「確保水、電力、食物等足夠並且能分享的架構」、「關懷守護受災戶生活的系統」等範圍都屬此類。之前我分享過由柴田文江設計的「次世代販賣機 ACURE」,目前已經在日本各地車站月台上工,能根據當天氣溫的濕度溫度來判斷天氣,47吋的超大液晶螢幕上就會顯示符合當日氣候的飲料廣告,甚至能透過攝影鏡頭推薦適合你的飲料。遇到大型災難時,就會轉變成救災系統,螢幕顯示相關的避難資訊外,也會免費提供飲料給受災者。

 

 

 

天災發生後,受災戶在避難所避難時,如何確保身為人類的尊嚴,是設計中很重要的一環。以阪神大地震為例,當時在避難所中聚集了政府、受災者、義工等相關人員,總人數超過180萬人,可想而知現場充滿著不安與混亂。建築師坂茂所設計的「簡易避難空間」以紙管、厚紙板、帆布等可回收的材料組成,讓大家在大型空間一起避難時,透過分隔空間來確保隱私,此組合也能因應需求擴張,是坂茂從2004年的中越地震以來,逐漸改良的版本。

 

 

從阪神大地震啟發繼承而來的智慧改良的設計還有一個「能力宣言背心」。這是由博報堂的設計師與九州大學藝術工學研究院的學生共同開發而來。檔案以開源的方式放在網路上自由下載,義工們印刷出來後,寫上自己能做的事情,包括「醫療照護」、「言語溝通」、「專業技能」、「生活支援」四面向,以紅黃藍綠四種顏色標示,受災戶需要的時候能一目瞭然地尋找義工來幫忙,更重要的是,受災戶打點好一切安頓下來,也會受到大家分工合作救助的氣氛影響,轉而跳入義工行列一起救助,善能量的循環就會擴大。

 

最後是最重要、也最應該導入現在台灣救災概念核心的《振興》。

 

雖說每次有天災的時候台灣人捐款的善心總是不落人後,不過款項金額巨大不代表能馬上改善受災區狀況(還有善款應用方式等問題),日本人雖說也會捐款,但有更大一部分的人會以實際行動像是觀光旅遊、購買災區物產等方式來振興,讓實際的商業經濟活水流入,才能讓振興的力量源遠流長。

 

屬於這類的得獎作品可能有些抽象,範圍包括「製作受災區內外的人都能聚集交流的場域」、「連結支援與需要支援者的系統」、「讓受災戶能重展笑顏的情感聯繫」、「在受災區建立出人聲鼎沸的生活設計」、「建立產業與雇用結構」、「製造出能重返日常生活的地方」、「製作更進化的社會基礎結構」等。

 

 

當中有蠻多是在受損嚴重的災區中,老店經營者們努力搜集資源,再度創造出新產品,再結合賞心悅目的設計因而獲獎,像是福島的伊藤葡萄乾岩手八木澤商店的奇蹟醬油等。除了在包裝設計上給予讚賞外,其實更希望給予獎項上的支援,讓他們能從近乎全毀的家園裡再創商機!

 

 

石卷咖啡「 」(引號)位於宮城縣石卷市,由NPO法人Smile Style發起,以一個空白引號為名,提供一個全白空間給高中生們發揮創意進行商業,並提供商業面上的支援,也能藉由打工讓高中生們體驗職場與社會環境,能獲得很多經驗,也為他們創造在家鄉工作的機會。面對災區重建時容易面對青壯人口大量外移的狀況,這個專案提供災區重建時一個新的想像,帶給年輕人們希望,引號中刻意留空也是希望大家能自由發想。這家咖啡店除了是高中生經營之外,也使用當地食材,更成為災區居民聯絡感情一個很重要的空間。

 

 

目前這家咖啡店因空間有別的用途而關閉,不過「 」引號計畫則持續下去,成立另外一個「高中生百貨店」選物品牌,持續培育青年才俊。

 

終於寫完這篇一直很想分享的「そなえるデザイン」(萬事皆備的設計),最後,在國家防災日的今天,希望大家有空再來看看一個影片,關於311那天,迪士尼員工如何陪著2萬人在園區度過最長的一夜。

 

願我們永遠都不要有用到這些設計的一天,但如果那天來臨,願你我萬事都已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