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1

南港設計藝術週 Nangang DesignArt Week,正式啟動!

 

5/8-12的南港區熱鬧滾滾,南港展覽館1館將迎來第六屆的「台北當代 Taipei Dangdai」,這是外國藝博單位引進國際畫廊展商進入台灣市場的首例,連續在每年5月時期於南港展覽館1館舉辦,為南港這個被稱之為「黑鄉」的區域持續帶入藝術能量。

 

 

無獨有偶,每年始終在世貿一館舉辦已有數十年歷史、放眼全球也難得一見的設計科系聯合畢展「新一代設計展YODEX」,也從2023年5月開始首度移至南港展覽館2館舉辦實體展覽,新一代設計展為了移師至南港展覽館2館舉辦,成立策展品牌委員會小組,召集台灣各界學者專家開會討論,如何讓新一代設計展有一番新氣象,很榮幸我也曾擔任過委員3年,在眾人努力推動下,我們推動優化新一代設計展的形象LOGO,也邀請了策展團隊進入設計展場,甚至也推動了台灣畢業製作線上展覽與作品資料庫的建立。

 

 

台灣設計藝術能量於南港區集結

 

南港區能被這些展會活動選中其來有自。台北市府戮力推動東區門戶計畫以來,2014年後中信園區進駐、南港高鐵通車,許多大中小型藝文活動也接力在南港區的南港瓶蓋工廠、台北市流行音樂中心等場地舉辦如白晝之夜、金曲獎頒獎典禮、YIRI ARTS的藝術自由日等,國際精品的活動也常選中這些場地舉辦,如路易威登家飾展、愛馬仕飛馬行空劇場等。加上光是南港區就有數個大型計劃案正在啟動,可以期待未來從南港車站一路走到南港展覽館這塊腹地的藝術設計商機與願景。

 

這樣的設計藝術能量在南港匯聚了3年,我察覺到這樣的趨勢出現,我認為是時候可以在台灣推動討論設計藝術(designart)的議題時機,也剛好2019年成立、在南港展覽館附近的「南港老爺行旅」希望能為品牌做一些比較不一樣的藝文展演,找上我研究討論,我將這個designart的構想提出,在雙方達成共識下,開啟了「ΔDesignArt」設計藝術展會在南港區發生的契機。

 

 

首屆 ΔDesignArt 設計藝術展會於2024年展開,以在數學中表示 某種特定變因數量變化的 Δ(Delta)加入命題,傳達當材質、印刷、數位、推測、技藝等等特殊變因放進設計(Design)與藝術(Art)的光譜後,往往能長出前所未見、在設計與藝術中獨特面向的實驗性作品,也藉此協助台灣設計師 及學生的藝術作品進入收藏型設計(Collectible Design)市場,推動台灣設計畫廊(Design Gallery)趨勢成形。

 

ΔDesignArt 2025」將於 5/9-5/11 登場,展會也以「Pairing 配搭」為主題,打開一層樓的17個主題展間各自有不同的Pairing主題,展間有更多聯名交乘合作,集結台日韓亞洲三國的優秀創作者,並從中開拓更多設計與藝術交融後的無限可能。

 

亞洲的DesignArt風潮濫觴

DesignArt 風潮在亞洲出現的契機可從2017年開啟的Designart Tokyo說起。六人發起團體中的藝術總監川上shun曾與團體一員的策展人青木昭夫的一篇對談中提到:

「對於在東京出生長大的我來說,這座城市始終蘊藏著無限可能。設計相關的活動,曾是我心目中最能體現這種可能性的存在。然而我始終抱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創意活動非得被侷限在『設計』這個框架之中?像是 Art Basel 或 Design Miami 這類深受歡迎的海外活動,其實早已跨越了設計與藝術的邊界,涵蓋所有表現形式。於是我想,如果要開創一個新的平台,那就應該以沒有界線的方式去發掘有趣的事物,並專注地將它們介紹給大家——這才是我們該做的事。」

 

曾於2024年首度來台的 Designart Tokyo 策展人青木昭夫,於ΔDesignArt分享東京設計藝術趨勢

 

青木昭夫則是如此回應:

「的確,19 世紀末,英國設計師威廉・莫里斯發起的『工藝美術運動』(Arts & Crafts Movement),催生了新藝術(Art Nouveau)等歐洲各地的藝術風潮,並進一步影響到日本,由柳宗悅領導的民藝運動隨之興起。在這些運動當中,其實並沒有明確劃分不同的創作領域,重點始終在於——找出真正好的作品,並賦予它確切的價值。因此,我們也必須創造出更多的接觸點,讓這些價值能被看見。」

 

 

 

Designart Tokyo 於是在這樣的起心動念下誕生,這個特殊名詞也是青木昭夫在遊歷歐美設計藝術展多年,某次在一個論壇中聽到一位學者定義這樣的創作,他心想或許可成為東京的展覽名,於是底定。至今已連續推動9年,在東京設計週因發生憾事後停辦的時間裡,這個平台持續成為日本設計師發表新作品的舞台,更因為帶入藝術議題,使得作品表現更加多元。

 

東京設計藝術週、首爾藝術週、邁阿密藝術週、米蘭設計週,不管名稱是設計或藝術,親自遊歷一番你會發現,在這些先進國家的主要城市舉辦的城市藝術設計活動裡,展出的作品藩籬早已脫離單純的設計或藝術,更多是遊走在設計和藝術光譜之間難以被定義的作品,後來歐洲一些市場定義某些藝術或工藝性較高的家飾或家具可稱之為「Collectible Design」(收藏性設計),重點不在產量與市場,追求的是形而上的創作價值與藝術性。

 

「南港設計藝術週 Nangang DesignArt Week」,誕生! 

 

在這樣的趨勢影響下,我發現新一代設計展中,包含推測設計作品的出現,畢業製作的命題更趨多元,越來越多不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出發的作品,反而更專注在藝術或議題性呈現、甚至是追求如何突破傳統工藝表現。無獨有偶,台北當代藝博會今年更推出一個關注設計、工藝的全新展區「Embody」,在在顯示,設計與藝術合流的市場趨勢已是勢不可擋。

 

 

因此,今年我要在此倡議,推行「南港設計藝術週 Nangang DesignArt Week」正式成立,我請來去年曾參與ΔDesignArt的學生徵件展間、由葉忠宜設計師欽點展出的新銳設計師江杰儒為我設計了南港設計藝術週主視覺,概念為「FUZZY BOUNDARIES 模糊邊界」,以當代的視角探尋設計與藝術交織、解構的流動過程,當代的視覺語言不再單向或固定,而是多層次的對話。設計藝術相互滲透,在時代的脈動中被重組、被詮釋,彼此映照也相互塑造。

 

同時我也邀請了數位行銷技術夥伴 「koodata 酷訊搜索」 協助這次活動,專精於 LINE 官方帳號的建置與整合應用,讓大眾透過加入「南港設計藝術週LINE官方帳號」就可以線上觀展,宣傳南港老爺行旅主辦的ΔDesignArt展間作品與創作者介紹為主,同時介紹南港展覽館1館與2館各自展出的台北當代與新一代設計展所釋出的新聞內容,希望未來能逐步充實這個線上觀展LINE帳號內容,擴大南港設計藝術週在台灣的影響力。

 

這個概念在前期籌備時曾與新一代設計展策劃小組討論,獲得初步共識,因此身為ΔdesignArt的製作人,也和新一代設計展初步進行了講座合作,希望未來能逐步在南港設計藝術週這個大框架下,有更多交融合作的可能。所有的展覽資訊與活動詳情都在這個南港設計藝術週LINE官方帳號裡,這個LINE平台絕對還有許多需要改善的空間,但請先贊同我們的熱血,然後為我們debug提出建設性的建議,一起來推動台灣設計藝術平台的成立,也讓台灣的創作市場能有更多有趣的可能性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