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1

給熊讚的就業輔導講習

  

 

我一直覺得日本人在發想企劃創意的時候一直有個很有意思的思考軸線,「認真地搞笑」,以熊本熊來說,雖然這是一個吉祥物角色,但企劃人員卻不這麼思考,將「它」視為「他」,除了設定角色性格之外,也將搞笑的元素認真地安排於他的人生與故事,就像他可能會突然失蹤、兩側臉頰的腮紅因為不明原因不見、甚至因為吃得太胖而被降格為代理部長等,每次的事件都會由地方政府最高層級官員煞有其事地舉辦記者會。當然我們都清楚那個布偶裡面有真人,可能一開始是縣府人員扮演、後來是專業的偶裝演員,但不管是誰扮演,隨著這些一次又一次既搞笑又認真的記者會舉辦,看熱鬧的網友及民眾也從一開始覺得好玩似地參與縣府所製作的「戲劇」,參與日子久了彷彿也被洗腦般,漸漸地認為熊本熊真的是縣府裡的部長,人偶裡的演員究竟是誰此時一點都不重要了,而這些輪番上陣扮演熊本熊的演員們也彷彿熊本熊上身般,不管是誰扮演都是「熊本熊本人」;所以當熊本熊去高空彈跳、賽車,甚至泡進溫泉裡時,大家會被熊本熊意料之外的舉動逗得開心,而不會分心去想「裡面的演員還好嗎?」,也難怪當今日本皇后美智子不小心問了蒲島知事一句「熊本熊裡面都是同一個人扮演嗎?」的問題時,蒲島知事在不能於天皇面前說謊的前提下,只能苦笑回應一句,「熊本熊就是熊本熊」了。

 

圖片出處

 

吉祥物設計的成功因素除了外型設計要可愛之外,更重要的是專注於使用者經驗的「體驗設計」。日本目前有2000多個以上的吉祥物,其實有很多也都很可愛,如果加上其他卡通人物那更是數以萬計,但為什麼熊本熊能出類拔萃、甚至與經典卡通人物如米老鼠、Hello Kitty並駕齊驅,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因來自於那份「認真地搞笑」的堅持,不只是執行企劃的人認真地把熊本熊當成一個人看待,用各種大規模的事件刻畫這個角色的人性,加強大家腦中的印象。「偶裝演員」更不單單只覺得自己是個「操偶師」,而是認真地要把生命注入這個人偶中,扮演久了,這個角色也彷彿有了自己的生命。讓目標族群從心裡感受到這樣的體驗,甚至會為了這個角色的悲歡離合而喜怒哀樂時,正是體驗設計的最高體現。

 

從世大運吉祥物退役後想找工作的熊讚  圖片出處

 

 

最新第四代熊讚造型 圖片出處

 

常說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但角色的成功便在於是否能讓觀者與戲子同喜同悲。虛擬角色的出現是希望帶給人們許多歡笑與夢想,如果偶裝演員的真實現身存有真相大白後對角色幻想破滅的疑慮,那麼不如我們暫時放下這個議題,在世大運熱潮漸退的當下,既然熊讚都去了就業服務處登記,那麼不如好好思考具有一定人氣的熊讚是否還有換工作的機會,甚至「替換人格」、「做個整形手術」都行(反正第一代熊本熊有多醜大家也不是不知道),以具有個性的企劃慢慢注入靈魂,讓熊讚能成為一個代表台灣行銷世界的經典角色,讓更多人認識台灣,我想這也是他被設計出來最初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