ΔDesignArt 2025/楊水源 Yang Shuei-Yuan
※內容由南港老爺行旅活動官網內容授權轉載
簡介/
產品、家具設計師,透過一系列的設計考察活動,對物件進行拆解與重構。專注於延展現有日常物件的潛力,同時深入產業製程並轉化傳統的製造工法。為物件的外型帶來了一抹既熟悉又新穎的質地,它們體現了理性的製造原則,又帶著詩意的表達。
朋丁藝術空間個展《Railing》風景
1.Collectible Design(收藏型設計)是國外一股新的收藏潮流,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定位,是設計商業、藝術創作,或是其他?
我平常會累積自己的素材庫並在最適合的語境自然生長出來,有些作品是完全從個人自主出發的創作,有些則是在合作案的框架下發展。但因為背後累積的創作脈絡是一致的,對我來說都是同一個延續的過程。我覺得能夠在兩者間自由切換以及精準的呈現是我目前很嚮往且還在學習的能力。
2.從你的經驗來看,你覺得在台灣發展市場的困境跟優勢會是什麼?國外是否更有發展空間?
在創作過程中,通常需要同時扮演經營者、對外溝通者,以及資源整合者的多重角色。或許因為一直以來都以台灣為主要創作據點,相對熟悉這邊的生態讓我可以比較專注在自己的產出和節奏上。國際間主要的展會與藏家、策展人、媒體、品牌之間,已有較明確的連結和互動模式,這是我在台灣目前較少看到的部分。因此我也會定期參與其他國家的展覽吸收經驗與拓展人脈。
3.本屆大會主題為「Pairing配搭」,你從荷蘭學成歸台後開啟新的系列發表,在台灣頗獲好評,如今也在米蘭衛星展發表新系列,未來是否有什麼計畫預計進行新的創作可與我們搶先分享?
我很喜歡同一件作品能夠持續發展與深入。Railing 系列從2024年開始對外發表,最初是以椅子的產出為主,後來在朋丁展覽時,也延伸出了創作書籍以及對各種結構可能性的進一步研究。
再來的計畫會暫時不考慮量產時需要兼顧的條件,希望能盡可能回到更直接、我可以自己獨立完成的創作狀態,包括焊接、拋光等製作環節,確保每一個細節都是自己想法的延伸,可能是一系列比較大型的創作吧。
4.國外有一些Design Gallery,或「Salone del Mobile Milano」、「Collectible」、「DESIGNART TOKYO」等展會能展售這些介在設計與藝術間的作品,對我們這個新興設計藝術平台「ΔDesignArt」有什麼期許?
我一直覺得新的平台如果有清晰的策展方向,觀眾會更容易抓到作品的精神,也能在心裡留下對這個平台的印象。也會讓後續參與的創作者知道這裡是一個可以持續實驗、對話的地方。期待 ΔDesignArt 能在這樣的基礎上,慢慢形成屬於自己的能量。
5.給我們一個設計與藝術間的Hashtag
##Achille Castiglioni
今年參觀他位在米蘭的工作室,實際看到完整的設計過程和作品。很佩服他對材料誠實的運用,同時又能保有非常個人、敏銳的想法。期許自己能夠在材料和創意之間找到自然而真實的平衡。
《ΔDesignArt 2025》設計藝術展會
■ 展會日期:5月09日至5月11日
■ 活動時間:11:00-19:00(最終日至18:00)
■ 活動官網:https://lihi2.com/vtiet
■ 主辦單位:#南港老爺行旅 #ThePlaceTaipei
■ 策展單位: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