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5

 

-希望看攝影展的人都能想起那份家的回憶

 

浪:用「攝影展」的形式來表達對東港共和新村拆遷的訴求是什麼?

 

                                                       

 

方:要在一個社區裡做設計,很多時候是設計師對群眾的單方向溝通,就像我們這次想為共和新村辦攝影展,告訴大家這個社區即將要消失了,希望大家來關注這個議題,但住在社區裡的老伯伯們就會覺得辦攝影展幹嘛,直接去包圍抗議才比較有效阿。(笑),於是我們就需要再去跟他們做溝通。

進行這個活動的時候思考了很多事情,究竟我們是有一個目的性地要改革什麼或只是捨不得。最近我看了一本關於社會設計的書,裡面有提到社會設計要進入社區或群眾裡時,可能用遊戲之類的方式讓多數人能夠實際參與,因為設計的對象是大眾,像是水越設計一直在進行的都市酵母就是一個例子。東港共和新村是我小時候居住的地方,對我來說就是我的家。藉由攝影能看見那個我對家的記憶描述,也能引發大家重新想起屬於自己那份關於「家的回憶」。

 

浪:「小花 門裏門外 家寫真」所謂門裏門外是什麼意思? 

 

                                                       

                                                      【我要支持募資】  小花攝影集  210x140x15mm   NT880

 

方:共和新村原本是日本人為大鵬灣空軍基地裡的飛官所建築的住宅,當時在院子牆壁上有一些小小的窺視孔,用意是鄰居之間能守望相助,可以藉由這孔洞瞭解圍牆外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希望能將此孔隙解釋成一種能聯絡感情的渠道,關心彼此的溫暖在此縫隙間流動,因此攝影集封面也使用了窺視孔的概念,讓觀者能好奇書裡那片世界是什麼模樣,打開這本書也代表一種主動關心的舉動。書衣處理使用雕刻版去製作出一種紙張揉皺的感覺,另一側則是平整面,有一種從過去到現在的時間蝕刻感。 

 

                                                       

 

進行實地拍攝的時候,攝影師小蘇(編按:攝影師蘇益良)一直找不太到攝影主題的軸線,後來發現共和新村有很多毀壞的「牆」上除了有窺視孔也有很多大洞做為居民的出入口,因為可能找不到原有門的鑰匙,也是一個新的「門」。原有的門跟後來出現的門產生一種跨越時間的共鳴,門裏世界彷彿靜止,而人們走到門外世界找尋下一個家。由門與牆分界的過去與現在構築起來的時空有一種「timeless」的感覺。

這次攝影展的照片全部使用橫幅的照片,小蘇說橫幅畫面帶有一種安靜的力量,非常具有生命力,像是哈利波特報紙上會動的照片一般,彷彿你從照片框起來的窗孔當中,窺視到曾經的人來人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