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分享的展覽內容,《僅供參考 reference》
地下一樓則以大型立體動力裝置為主,由邱梁鈞〈Zodiac Requiem〉、陳亞琦〈Pneumatic〉、劉大中〈Artificial Mimicry〉構成。
邱梁鈞〈殺人蜂安魂曲 Zodiac Requiem〉
本作品是一個大型動力裝置,往四周延伸出去的肢體末端各自有個一半的酒瓶,裡頭用樹脂封著一隻隻從酒裡取出的胡蜂,在裝置的設定下,以仿生機械式的移動形式,跳著宛如無限符號「8」的飛行舞蹈,但這種舞蹈卻是蜜蜂才會有的特殊飛行軌跡,與胡蜂的飛行方式不同。
胡蜂兇殘會攻擊蜜蜂,一種招人厭惡、一種卻被認為是益蟲。設計師邱梁鈞偶然喝了友人浸泡的胡蜂酒,看見在酒裡載浮載沉的胡蜂們,死後也不得自由地被箝制在金黃的液體裡,讓他想起某些無法在現今社會以「普通人」身份生活的人們。所謂的「普通」象徵著因遵循某種「規範」而獲得的結果,生活在群體社會,我們對於許多人事物都會有個群體意識,似乎要跟著大家走的方向走才不會顯得自己太突兀,只是有些人天生無法選擇,註定要成為一個「非常人」。本作品的英文 Zodiac Requiem 名稱取自 1960 年代犯下多起殺人案件的美國「黃道十二宮殺手」(殺手自稱 The Zodiac,本意為黃道十二宮) ── 他的快樂永遠建立於其他人的痛苦之上,如果只有殺人能帶給他快樂,他的人生大概會是一場悲劇。
我曾在第一屆後浪賞評選過程裡,以後浪遺珠的角度介紹了他的大學畢業製作,當時他工設畢業,做了一個機械動力裝置燈具〈械生〉,後來卻在 Team9 擔任動態設計師。邱梁鈞讓胡蜂在死後跳著蜜蜂的舞蹈,甚至是在人類所製造的機械框架裡週而復始地循環。這個意味深的作品,是人生幾番更迭的他想對這世界提出的叩問。
陳亞琦〈感受訓練 Pneumatic〉
服裝設計科班出身,陳亞琦目前為許多舞台劇團、電影劇組等設計戲服及美術設定,提供專業的藝術指導,〈感受訓練 Pneumatic〉由一整片彷彿在呼吸的植被地毯及運用摺紙結構製作的裙裝,背後綴以珍珠霧光亮片及刺繡。或許作品脈絡可以追溯到她曾邀集參與本展的同樣成員何庭安、劉大中等人一起進行了個展「100日100夜刺繡展」,讓自己成為遵守戒律的貞德,連續100天固定的時間產出刺繡作品,累積下來的經驗也成為本次作品的發想基礎,複合媒材的運用信手捻來。
但與其說這是一個作品,不如說是她「創作精神的具現化」,她不希望去定義這個作品是怎樣的概念生成,或是解決了什麼問題,作品就在這個時間節點呈現出來的瞬時樣貌,再多給她一點時間可能又會長得不一樣。「我反而是希望大家去掃QRCODE,看看我在做作品時崩潰的樣子。」陳亞琦期待藉由揭露準備作品艱辛的實驗過程,進而讓觀者感受到作品隱含的精神張力。
劉大中〈人造擬態 Artificial Mimicry〉
定居台南、開設產品設計工作室、也經營露營品牌《Packup》的設計師劉大中,展出的也不是產品設計,而是兩個頗具自然意象的裝置作品,〈Sway 搖晃-泡泡系列〉中,以工業材料製作出氣球泡泡,並設計了動力機構讓其搖擺出一個自然的晃動,放在一個有風吹入的室內空間,視覺感就像是迎風搖曳的蒲公英,10組裝置中有一顆靜止不動,讓人意識到當中的衝突感,進而思考人工與自然之間該如何取得平衡。我很欣賞這組作品在細節處的做工,莖稈與底下木塊的接縫收得極細,隱藏人工斧鑿的痕跡做得極好,莖稈長度與氣球泡泡的大小兩者比例也抓得精準,長莖稈搭配小泡泡,搖擺時輕盈靈動,短莖稈搭配大泡泡,重量讓莖桿下垂弧度變大,晃頭晃腦樸拙可愛。
另外放在室外空間的〈Drops 雨滴〉則是決定到此空間展出後的現地創作,明明是風和日麗的下午,卻宛如雨滴落入池中產生波紋,人造機構成為自然現象發生的原因,彷彿在diss人類介入自然現象的地球現狀,看似自然卻也不自然。這到底是要表現一種水黽社會住宅的生物觀察實驗、還是超自然力量無為呈現?我不知道,設計師可能也不想定義。
經常覺得自己在台灣看大型設計展覽已經不知道自己在看什麼,總以為在看各縣市長的政績發表秀,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對台灣的設計展覽已不太有什麼高昂興致。然而《reference 僅供參考》沒有動輒幾千萬的展覽預算規格,卻讓我看得異常入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