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5

翻轉工業區!設計導入成為品牌改造契機

 

 

真沒想到台灣工業區居然也開始希望藉由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導入,進行工業區的美學改造!

 

位在基隆的大武崙工業區於1973年成立後已將近50年,雖是台灣最小的工業區,但產值接近150億,提供近3000人就業機會。經濟部工業局工業區組組長陸信雄說,工業區的存在目的是希望能藉由公部門的有效服務,串連廠商合作成為一個平台,創造出園區的新價值。適逢經濟部工業局也成立50週年,時代演進使產業發展需求發生變化,因此希望可以將美學導入園區,翻轉出園區品牌的新價值。

 

經濟部工業局長呂正華表示,台灣全國有62個工業區,未來都會慢慢導入設計美學,第一個實驗地點選在基隆大武崙,由基隆在地設計師貢獻設計專業為家鄉服務。基隆市長林右昌說,如何提升產業價值,其實重點在設計,但把設計思維直接導入產業所在地的工業區,則是台灣史上首次,也是一場全新的美學革命。大武崙(兼瑞芳)工業區服務中心主任鄭秀美表示,工業區提供民眾諸多就業機會,透過設計導入,提升園區形象價值與產業串連開發的產品價值,增加民眾對園區的好感。希望能在鄰里的支持下,區與廠永續前進,連結「區、廠、里」三方共識,以園區社會責任 ( PSR,Park Social Responsibility) 為核心,強化彼此關聯與互助性,打造共存共榮生態圈。

 

 

 

工業局為建構產業園區優質的生產與工作環境,委託工業設計協會執行設計導入與美學改造。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張漢寧表示,工業設計協會最大的核心價值,就是希望能透過設計與美學導入翻轉工業區,針對大武崙工業區現況分析,規劃適合的園區設計模式,統整工業區對外形象及內部環境,翻轉工業區單調刻板印象。「期許台灣所有工業區,在未來都可以成為全國的產業創生基地。」張漢寧說。

 

 

在政府與民間都有共識的情況下,為建立出工業區品牌識別度,第一步要先整理CI。園區形象CI識別系統與應用設計找來陳普帶領的日目視覺藝術團隊設計。全新打造的園區形象CI識別系統以「Taiwan Industrial Park」英文縮寫 (TIP) 化為識別符號,LOGO 中的綠色幾何圖形代表工業「區」,也是英文字母「P」的變形,陳普表示,P象徵工業區從「Production(製造)」進化成「Public(開放)」,最後希望在這個自在開放的場域,「People(人們)」的流動可以自然發生,像是一個「Park(公園)」,跳脫工業區汙染嚴重的陳舊印象。

 

 

而另外一側的灰色幾何圖形除了是T的一部分,也可以看成是 q ,陳普說:「q 代表 quality,代表產品品質,希望透過設計翻轉之後成為 p ,從『產品』進化到『公園』,是設計師們的期待,然後兩個類圓幾何圖組合起來更成為莫比烏斯之環的無限符號,象徵無限可能。」透過設計翻轉形象,將封閉的園區翻轉成一個開放的公眾場域。人們可自然交流,甚至碰撞出新的產業火花,未來更希望透過設計教育連結,讓下一代可以進一步認識產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