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4

嘿親愛的,你誤會簡單生活節了ㄡ

 

15年前,當華山還不是現在的華山文創園區時,一場在2006年末的大型藝文音樂活動橫空出世,兩天時間搖滾了3萬人的腦袋耳朵,也間接促使華山文創園區的正式成立,讓政府與民間看到台灣文化奠基市場的無限可能。當天在現場的已故廣告創意大師孫大偉說:「這像是核彈浩劫後,發出的新芽」,15年過去,新苗抽穗成茵茵草原,有的更成長為可為後輩遮陰的大樹,「做喜歡的事,讓喜歡的事有價值」,一句話催生出台灣10幾年來欣欣向榮的品牌市集盛況。

 

 

拆解簡單生活節結構,不外乎「音樂+品牌」,共通點都是在從台灣這塊土地自然長出來的人事物裡尋找新芽,培育台灣新生代文化力。創辦人張培仁 Landy 觀察到,需要去做「生活型態節」的時候必須有一個認知——就是我們將會尋找到的生活型態,一定是由當代當地的青年思維與心理需求所演化。文化產業由隱藏在市場裡的萬千人才創造,品牌暨策展執行統籌 Queena 說,「我們非常相信『Talent will lead the way』,創作型的人才,永遠在自己的世界中思考,在作品中投射他們對世界的渴望。」他們推測,將會有大量的年輕人在網路時代快速發展當下迷失自我,但當他們在資訊的大海中找到他們的理想路徑並全力以赴時,生活其實就會變得專注而簡單。此時,為了要讓他們能被看見,就需要一個舞台,「Simple Life簡單生活節」便應運而生。

 

 

將音樂結合生活品牌策展的策展概念其來有自。不同於大型獨立音樂活動早在1995年就有「春天吶喊」、2000年「海洋音樂祭」等活動帶頭衝刺,當時市面上並未有這種音樂結合品牌市集的活動形式,LANDY 認為,音樂的分類如搖滾,嘻哈,爵士,龐克等,這些不僅只是音樂名詞,更源自一種生活方式,都是一時一地的青年因生活中的困窘、渴望進而演化出的生活態度,哲學與美學交織而成一種獨特的價值觀,推演而成全球浪潮,進而帶動流行,創造銷售成果。

 

 

 

2006年到2014年的十年間是簡單生活節的摸索期,也是台灣市集盛況的濫觴。但是!「簡單生活節」從來就不只是一個市集而已,每年簡單生活節都會根據當時的社會氛圍與現象觀察訂立該屆主題,從2006年的「做喜歡的事,讓喜歡的事有價值」開始,到2008年的「Simply Smile」,反映了當時青年對一種新的價值觀的喜悅。2010年的「we are beautiful」,則是青年創意開始豐盛成長的畫面。但其實也在鼓勵,置身於經濟高速蛻變下的青年創作者的心境。2012年的「we are young should be wild」,則是經濟衰退,社會爭議加劇的環境下,鼓勵青年持續創作的勇氣。2014年,則是「we will」,當我們真心相信,世界就會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