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室計畫 / 不再清白 / 皮膜上的事
第六屆後浪賞 原創實驗藝術獎
城室計畫
設計團隊 | 胡東凱
實踐大學工業設計系
每年挑選後浪賞作品的時候,總是會有一兩組作品讓我毫不猶豫就選入後浪賞,實踐工設胡東凱設計師的「城室計畫」就是這樣的作品。
他從都市這個水泥叢林的宏觀角度切入,以空間設計的語言為概念主軸,以都市中隨處可見的物件如鐵皮屋、排煙風管、三角錐等元素作為核心,設計出一系列家具。胡東凱認為,東亞都市中廣泛存在公共空間的挪用,比如說安全島菜園、騎樓變成小吃攤,或是有人會在路邊洗衣服、挖蚵仔等,這些私領域進入公共空間的日常風景,對長久生活於其中的人來說不值一哂,但卻成為最具當地特色的風景一隅。
這樣公私混合的街景啟發他這個作品計畫的靈感,反其道而行邀請一些平常存在於大家印象中的公共物體進入私領域,比如說排煙風管變成沙發椅,三角錐變成桌子、鐵皮屋成了室內屏風等。胡東凱的設計論述很有趣,「原本正式人造環境中清楚的內/外界線,因為非正式的大量介入,其位置不斷推移修改之外,界線本身也被管線、設備、動線等等不斷穿插破壞,......『公用』的私人用途佔用公共空間的狀況,有時被共用的概念取代,於是出現一種介於公有與私用之間的灰色空間。」
他試圖在城室計畫中去模糊既定印象中空間的內外關係,藉由家具這個載體去呈現出一個模糊內外界線的空間,再去探索人類在區分公私領域的界線定義。當這些公共建構進入私領域後,存在於物體上帶有的公共屬性將會重新定義私有空間。那這裡到底是戶外?還是室內?會讓住在其中的使用者開始感到困惑,甚至開始思考起空間裡公共與私人之間的關係性,進而探討市民對都市樣貌積極自發性功能改造的現象。
胡東凱的作品與其說是家具設計,不如說是一個有趣的藝術計畫。他的重點不在家具是否好用的機能性,而是一個藝術創作脈絡的具體呈現,也是思辨設計(Speculative Design)的一種延伸。我特別喜歡通風管沙發椅的金屬紋理,那是經過多層次的酸洗加工與細緻打磨等工序出現的結果,非常非常美!或許台味的當代美感就存在於我們認為俗氣的表層之後,經過細心製作也能成為經典。
他現在甚至與其他同學一起在校外策劃了一個藝術展,「後製造:都市自然作為原產地」,這些新世代的創作者以都市為新自然礦場,從人造物當中取材,觀察、採集、思考、製造,把自己的作品當作對這個生活場域的回應,發展出新生產關係 —— 後製造。如果新一代設計展你不小心錯過他的作品,這禮拜可以去看看他們的展覽!
展覽期程 DATE| 2019.7.13 ~ 2019.7.21
展覽時間 TIME| 每日10:00-18:00 (最後入場時間17:30,7月15日休館),7月21日為9:00-16:00
展覽地點 ADDRESS| 空總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 通信宿舍展演空間(臺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 )
對談與表演 EVENT
7.14 14:00~15:00 16:00~17:00
7.20 13:30~14:30 16: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