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2

#新一代後浪賞 #4 《#社會振興公益獎》

 《#社會振興公益獎》

【 Purify ARK 】

Designer/ 郭宗翰 Cody Kuo、 李柏辰、 彭浩然

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系106級畢業製作 - 層析

 

職人雜誌創辦人 George Shih Chan-Cheng在當年 #看見台灣 上映時,曾與 #齊柏林 導演簡短地做了採訪,若要送給影迷一句話,齊導說,「如果看完影片心理會痛痛的,請用自己擅長的方式盡力愛護這片土地,並做些我們能留給臺灣的事情。」語畢,石展丞追問:「我們都試圖著用自己的方式讓臺灣變更好,應該是值得的吧?」,齊導回:「是吧,沒有努力過怎麼會知道不行?我不想後悔。」

因為不想後悔,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系的郭宗翰設計師、李柏辰設計師、彭浩然設計師希望在畢業製作中挑戰交通載具設計之外,能另外深入探討某些與社會公益及永續設計等相關的議題,從陸海空救難、環境保護、森林防盜獵等諸多涉獵,後來選定了海上油污清理作為專題發展方向。近年來國際的海上漏油事件發生頻率雖然看起來不高,但2016年台灣海域就連續發生了兩起漏油事件,而漏油不僅是船難或油輪擱淺時可能發生,2010年墨西哥海上鑽油平台因一連串人為操作、機械故障等疏失造成爆炸,前後統計約有66萬噸原油流入墨西哥灣,造成數千隻鳥類與海洋生物死亡,海洋原油污染是只要一發生就是場難以百分百復原的生態浩劫,同學在選擇交通載具設計時,想挑戰如此巨大的議題,光是這點浪人就頗為嘉許。

目前清理海洋油污的方式多半是出動船隻與人力,先以船隻將攔油索拋出海面,將浮在水面上的油包圍住,避免再往更遠的海域擴散,接著投入汲油器回收原油,至於已經隨著浪潮海流漂向岸邊的油污則是以人力方式鋪設吸油棉吸附,及靠著雙手一勺一勺地撈取過濾。或是投入化學分散劑將油污包覆成更小的油滴分散至海洋裡(但會造成二次汙染)。過去也曾有研究發現,海洋中有嗜油菌生存可分解油污,而油污濃度太高的環境雖不利微生物生長,但當原油污染濃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後,嗜油菌就會活躍起來分解油污,只是過於活躍的嗜油菌也會造成海水優養化的問題;此外目前德國甚至也開發出宛如剪刀形狀的吸油船,一邊前進包圍油污一邊吸附,堪稱是去除海上油污的最新科技之一。

諸多解決的方式似乎都有機會解決海上原油污染問題,但這些方式都是各自獨立作業或是隸屬不同組織,也沒有哪一種方式是最為有效快速,大同工設的郭宗翰設計師、李柏辰設計師、彭浩然設計師,在請教警大水上警察系海污領域的教授後,從諸多可能性中開發出一種新的方式,設計出長60公尺的海洋除油巡航艦「Purify Ark」,整合攔油索、汲油器、嗜油菌的除油方式,平時置於高危險海域或鑽油平台周圍,一旦發生油汙溢漏災難時,以最快速度地抵達現場,並以數艘合力圍捕的陣勢,透過V型曲線連結攔油索(前端設計有磁性吸附裝置),控制好油污範圍後,開啟前方艙門透過汲油器將油污吸入船體。

進入船艙的油污透過循環系統中的嗜油菌分解成氫、氧等氣體,供給船隻本身的燃料電池作為動力來源,如此一來嗜油菌在船艙內進行除油作業,除了能控制油污量並創造出最適合嗜油菌活躍的環境之外,也能避免過度活躍造成海水環境優養化,而分解污染過後的副產物又能作為船隻動力來源,平時待機巡航模式時則藉由洋流發電提供動能。海洋原油污染其實像是失火的狀況一般,只要早期發現並儘速控制影響範圍,就能減少損傷。外形像是鯨魚一般的「Purify Ark」就是巡防海洋的消防車,發現污染點就儘速控制,如此一來也能減少污染海岸的機會,節省大量人力清潔資源與經費。

或許看到這個巡航艦設計的朋友會覺得,「又是個異想天開的設計」、「學生想法總是不切實際」等,我必須要說,不要忽略每個想法被實現的可能性,還記得有位荷蘭少年 #BoyanSlat 曾在16歲時因看見海洋中驚人的塑料垃圾因此發願要清理太平洋的垃圾(前情提要:http://tinyurl.com/y9d372n6),當他為尋求贊助與支援而寫了400封e-mail、打了300通電話,當中只有一家回覆他並告訴他:「孩子你真的好傻好天真吶!」,但不屈不撓的他透過TED演講、募資等各種方式,終於獲得世界回應,募得一筆巨額投資啟動計畫,並規劃藉由一邊清理海洋、一邊回收垃圾而產出的商業盈利模式,使得他成為 The Ocean Cleanup的CEO。而今年他僅有23歲。

 

「Purify Ark」的設計師們與Boyan Slat年齡相仿,我也發現當中的李柏辰設計師曾在2016年去聽特地來台的Boyan Slat演講。他說,「分享講座中Boyan Slat說的一句話,”Don't fear about risk,think big,try hard.”,總是得試一試才知道。」

 

Think Big,Try Hard!這句話也送給今年的大三生與即將畢業的大四生。非常開心看到2017年有同學願意挑戰超高難度的議題,並給出一個相對有實現可能性的設計提案。期待明年的設計系同學們(與老師們)不要限制自己思考與行為的可能性。如果23歲的少年都能清理太平洋的垃圾,你們的設計還有什麼無法實現的困難好說嘴的呢?除了完成設計也請試著實際落地實行看看吧!「#沒有努力過怎麼會知道不行?」,想想齊導、想想Boyan Slat,相信自己,別輕易放棄畢業設計被實現的可能!

 

#看到作品後我一直鼓吹同學去跟BoyanSlat聯繫

#反正都有英文資料了不過就是寄過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