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3

喝點酒打開感官,跟著《GienJia》來場產地奇幻之旅

我不是因為這次展覽才認識了高雄的餐酒館《GienJia》。

 

 

5年前因工作到高雄參與藝術展,為了找餐廳慰勞團隊開慶功宴,尋尋覓覓中,看到餐廳英文寫著挑食的台語羅馬拼音「Gien Jia」,激起臺南人歪嘴雞的莫名競爭心,想說「干安捏」?浩浩蕩蕩帶著團隊到店,嘗試性地點了幾道菜,一放入嘴裡不得了,道道精彩、式式回味,於是一口氣將他們店裡所有的前菜、沙拉、主菜、麵飯、甜點全部點上了桌,還驚動了店裡主管來跟我們聊天,想知道到底是什麼人物點了《GienJia》的全菜單?後來主管請外場bartender拿了一盤烏龍茶酒來給我們喝,大家吃喝得非常開心。

 

 

談起這段往事,蔡易達微微笑了一下謝謝我們當年的賞識,沒有太多說話,但談起《K38 GO HI MART》 展覽委託所做的食物設計,彷彿就打開他的開關,每道菜色背後信手捻來都是一段故事。

 

 

 

「代表彌陀的《油漬蝦乾哈密瓜》,裡頭的彌陀蝦乾代表高雄海鹹味,但不說你不知道彌陀也有哈密瓜田,想到義大利名菜蜜瓜火腿也是鹹甜滋味,於是讓兩者混搭出鹹甜層次,再加入台灣手工起司跟小黃瓜的花。路竹的《發酵番茄虱目魚生態鍋》則是使用南法馬賽魚湯的做法,將路竹新鮮虱目魚熬進乳酸發酵過後的番茄湯中,軟嫩的魚肉入口即化。岡山的《蜂蜜豆瓣燉羊膝》就是把岡山三寶都拿來入菜,利用道地豆瓣醬去除羊膝腥味,蜂蜜則是解掉辣豆瓣嗆味,將溫潤的口感收在最後。裡頭也加入了紅酒軟化羊肉的纖維,增加軟嫩口感。

 

 

梓官的《烏魚子菠蘿麵包&魚鬆美乃滋》使用經典古早味麵包菠蘿油加上魚鬆美乃滋的組合,重現小時候的味道。麵包裡頭要放多少鹽去襯托甜味,是我跟莎士比亞麵包坊的冠軍師傅王鵬傑討論。攝影的擺盤是聯想到烏魚洄游特性,藉由漂流木與牡蠣殼呈現出海岸的意象。我們用外國人也能理解的料理邏輯,找到台灣料理新的可能性,更有機會推廣出去,千萬不要自high……。」

 

 

不說話則矣,一談到料理便如機關槍般鏗鏘有力。會有這樣的體悟來自於他的練功經驗。

 

在高雄開店前他在台北亞都麗緻練法菜基本功,回憶起當年米其林星級主廚 David Chauveau 帶領團隊時,就像是電影「天菜大廚」中的主廚一樣可怕易怒,到後來主廚使用激將法,出錯時就淡淡地跟團隊說聲「Welcome to Taiwan」,反而激起蔡易達不服輸的情緒,每天都比主廚早上班,也都會一直纏著對方問東問西,讓主廚反而對他留下印象。蔡易達笑說,「我想跟他說,這才是台灣人做法,Welcome to Taiwan!」後來有次半夜,他摸黑溜進廚房,想試做一些他腦袋的想法,嘗試中沒想到被主廚逮個正著,原本以為要被革職了,結果沒想到主廚反而開始跟他討論起他想嘗試的料理,後來主廚給他功課,只要有大夜班,半夜一點半都要做一道料理去跟他討論,對於做得好的料理 David 不會吝惜讚賞,不太好的 David 就會提出自己的做法。二年多的深夜台法料理觀點切磋,磨練出蔡易達對味覺與感受的高品味。

 

 

「把感官打開很重要。法國主廚跟你討論料理時,都能輕易說出這道料理的食材來自怎樣的地理環境,但我卻不是太理解自己的家鄉。後來我身體力行,有空就會跑產地找食材,也去找靈感。我們正職要在我店裡工作,最後一關是我會特別挑天候不佳的一天,把他們帶去船上捕撈漁獲,讓他們實際明白這些食材的獲得有多珍貴,增加他們對產地的感受。」蔡易達說,他自己親身跑產地體驗這些職人們產出食材的辛苦,從此對於職人們提供的農產不再砍價,對使用他們的食材更多了一分使命感,甚至想辦法拉著很多想放棄的小農們努力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比如說為了復興小時候的土芭樂汁滋味,蔡易達與師傅研發出土芭樂蛋糕捲,好不容易找到土芭樂農盧定楠,卻發現他正面臨煩惱台灣土芭樂賣不好,想收掉家族果園的困境,在不確定台灣土芭樂還可以做出什麼其他料理前,蔡易達請盧定楠把收成下來的土芭樂都先讓他收購。「我先讓他能活下來,然後我們再來一起開發產品。」最後「土芭樂蛋糕捲」不僅變成《GienJia》的招牌甜點,甚至現在還有土芭樂調酒等應用。原本30幾棵土芭樂樹在蔡易達的情義相挺與推廣,帶動產地購買風潮,現在已成為超過兩千棵的土芭樂果園。

 

我這才明白,太陽水瓶的蔡易達看起來好像有點冷酷,但內心卻是溫馨到不行的暖男。他有屏東人的海派,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情義連結,說起料理與產地的關係話題連綿不絕,黝黑壯碩的外表,是常年跑遍各個小農產區,陽光在身上烙印下的勳章。

 

 

以這次展覽合作的食物設計來說,映品形象設計原本希望蔡易達以飯糰作為設計載體,再從27個農會中各自挑選食材,每三種食材為一組,做出9顆不同風味的飯糰,從產地食材搭配的化學變化中找到新的可能性。討論過後,蔡易達決定先從尋找食材下手,於是隔天他就打電話到27個農會去詢問,映品形象也驚訝他劍及履及的行動力。「也是因為這樣的尋找食材之旅,才讓我明白並非高雄每個地區都有食材產出,像小港就沒什麼農作物可以用。當然農會本身的傳統結構,面對這樣的跨界合作邀約,投不投入的積極度也是有差,反而是地方物產不太豐富的農會最積極。」

 

蔡易達分析,透過農會去找食材有幾個優點,一是小農聯絡資訊收集完整,二是能知道農產加工品的來源與做法,第三是農會明白餐廳想做的事情後,有時也會推你一把,讓媒體來採訪你。「像是盧定楠也是透過高雄農業局跟農會的聯絡網找到,這是一個良性循環。這次農會在台灣設計展有一個角色,可以借力使力,讓一般民眾有機會了解產地與在地餐廳間的關係。」不過蔡易達笑說,自己聯絡一輪下來,雖說農會有完整資料庫很好,但有些農會的反應還是太慢,他還是比較喜歡直接跑去產地調查比較快。

 

獲得食材資源後,蔡易達左思右想,單純做食材相乘的飯糰好像難以表達出產地的風土人文,加上有些產地的食材種類也有侷限,無法均勻分配,最後他決定仿照開發餐廳料理的過程,在兩個月內開發出全新的10道高雄產地料理!

 

 

「時間很趕是個問題,不過我們很多料理本來就是因為要解決客人的問題才會出現。比如說有位蔡先生,來到我們餐廳但很多食材不能吃,最後我們為他開發出一道《蔡先生的奇幻沙拉》,裡頭都是他可以吃的東西。又或者有一道《好姨自漬紅酒番茄心花開起司沙拉》,是一個攝影師熟客,拿了他自製的祖傳醃蕃茄給我吃,我吃了覺得不錯,就拿來開發成料理。」

 

 

我發現他似乎不只喜歡跟小農交朋友,連客人也不放過。「很多客人吃到認識變熟都會變成朋友。像會認識映品形象設計,也是因為銀座聚場的邱承漢來吃飯吃到認識,然後我們想做禮盒的時候,他就推薦給他們給我認識。」蔡易達認為餐廳是一個交朋友的地方,可以認識不同產業的朋友分享交流,更是他人間觀察的場域。「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台灣客人吃飯都不太喝酒,有次我在餐廳做了社會實驗,請外場開酒到處請客人喝,結果80%的客人都不喝,一個晚上竟喝不完兩瓶酒!」他呼籲大家去餐廳點菜前一定要先點酒小酌,將感官放軟、放大一些,會提升接下來吃飯時感知上的體驗。蔡易達提到,台灣很多料理其實都不輸國外,但大部分餐廳好像只滿足填飽客人肚子,不像國外比較懂得用料理與餐廳空間來製造歡樂氣氛。「像你們之前來我店裡吃飯,點了我們所有的菜,我們就拿酒來請你們喝,大家吃飯就是要一起開開心心嘛!」他說。

 

 

關於食物設計,我始終不認為走分子料理那種吃泡泡的體驗、或是使用本來不能吃,經過很多道手續處理終於成為食材的路線才叫設計。高雄的《GienJia》餐酒館,聚焦南台灣在地小農有機食材,解構台灣飲食文化,重新以法餐手法建構,有獨特的風土觀點,成為一道道在味蕾上餘韻不絕的好滋味,甚至能以料理構築出餐廳與產地間的永續經營商業模式,成為維持產業鍊健全的夥伴,符合SDGs多項目標,是一種我希望倡議的食物設計未來!

 

展覽剩下沒幾天,如果你來不及到展場吃到蔡易達的食物設計沒關係,把《GienJia》餐酒館加到你的待吃名單,去體驗他們用料理為你帶來的一場產地尋根奇幻之旅,相信我,你不會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