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美濃,我驕傲! 凝聚共識再造的「美濃專賣店」
農會推廣部主任鍾雅倫說,能有這些規劃,主要是來自一張2016年時擘劃的未來預想圖。「雖說美濃專賣店、未來超市都是在疫情期間開幕,但這些規劃都不是一天長出來的,甚至包含綠色資材中心等軟硬設施,都是在民國105年時,集合了包含總幹事、推廣部、供銷部、地方與外面的NGO團體等眾人之力,花了超過半年的時間,畫了一張關於美濃平原的未來農業藍圖。」鍾主任舉例,像早期農會都要向農民推廣減肥減藥的友善耕作理念,但這些理念與做法都需要一些農業資材支援調配,但當時卻都不易取得,因此才會規劃出一個綠色資材中心,方便農民取得資源,也能提供諮詢,在適當時機點進入輔導。
而生產端如果都顧好了,接下來就是要推廣農產品的行銷,除了果菜共同運銷模式建立好之外,為了讓消費者能進到產地,也會舉辦活動像是「白玉蘿蔔季」等來推廣,而消費者來產地玩完買完之後,回到家如何讓這些感動能持續發酵,才發現需要做一個官網以及社群平台的建置,讓大家可以在網路上找到一些資訊發文,也能留言討論。「農會內部本來就要積極讓自己提升,才能輔導農民。這些像是體驗經濟、電商平台等虛實整合的規劃都是在討論中慢慢成形,然而規劃很多但資源有限,我們決定先安內再攘外,因此選擇先建立資材中心處理生產端的問題。」鍾主任笑說,講難聽點這個空間就是個倉庫,畢竟一般來說老闆都會想把錢優先放在可以賺取收入的的投資,可能短時間也看不出成效在哪,「但我很感謝理監事會的人願意支持我們這個想法,把大筆資金先投入在建置這個空間。」也因為有了這樣的選擇,美濃農會有了在地農民日積月累的信任,種植出好的作物,打造出「食材珠寶盒」的美濃平原,才有接下來推廣出去後的好口碑。
提到設計進入美濃農會的起源,鍾主任說,可能是2006年第一屆的白玉蘿蔔季。
早期美濃平原一、二期都種水稻,秋冬都種菸葉,2002年台灣加入WTO,菸酒公賣制度的廢除對美濃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轉折點,當菸葉無法成為經濟來源,在找尋其他產業發展為文化產業的可能性時,白玉蘿蔔雀屏中選,並結合在地NGO團體首度舉辦白玉蘿蔔季。「那時候說實在我們也沒什麼設計的概念,辦活動從頭到腳都要自己來,剛好NGO裡有位學過設計的年輕人,就和他一起催生出我們第一張主視覺海報。」可愛的白玉蘿蔔從土中冒出半顆頭的插畫就這樣成為活動主視覺,也成為白玉蘿蔔的商標,一用就是十幾年,年年成長創造上億經濟產值。
這樣的經驗被應用到美濃別的農作物,農會在推單項作物時會特別注重品項跟商標的設計,除了白玉蘿蔔,各種雜糧豆、高雄147美濃米、橙香蜜蕃茄等,都會去找設計師來設計作物專屬的LOGO與包裝,也都創下不錯成績,但做了太多設計的結果,反而讓美濃品牌精神有些雜亂無章,於是高雄農業局來跟美濃農會接洽這個高雄農會品牌包裝設計案時,美濃農會發現,品牌升級的時機到了!
photo by 林科呈
常覺得客家印象好像一直停留在花布、桐花等刻板印象,9成人口以上都是客家人的美濃,要為這個地方設計一個代表美濃的品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做了許多具象圖案的設計包裝後,我們也開始思考如何將品牌升級,或許是要用抽象圖案來設計。」鍾主任提到,其實農業局因為跟農會聯繫很密切,他們很明白美濃農會過去這10年來推廣品牌的過程,於是在這次的計劃案中,推薦了大梨設計來與美濃農會合作。主理設計師劉克韋擅長將複雜的資訊以當代的手法抽象化,過程中他南下探訪美濃農會數次,在充分傾聽溝通農會的需求後,提出以「美濃專賣店」作為未來美濃品牌的代表,提出將美濃的「美」圖象、幾何化,在其漢字架構上賦予「果實與四季農產」和「土地」的元素,成功將此概念融合漢字成為主Logo,並進一步將 漢字「濃」轉化為「禮物」的視覺意象,使漢字「美濃」成為代表美濃農會的品牌意象,並以此延伸、拓展品牌視覺應用的廣度。
photo by 林科呈
劉克韋表示,品牌工作中,設計師完成識別系統的設計只是「品牌對外建立形象的第一步」,若一個品牌營運10年,如何向消費者溝通、持續確立品牌形象才更重要,包括產品包裝、針對不同消費者的行銷企劃、線上線下等任何接觸到消費者的「接觸點」,皆是建立消費者對品牌形象認知的累積。以他的經驗而言,若非品牌主理人品味很好,能擔任所謂的藝術指導的統籌角色,那品牌一定需要專責人員來長期進行後續品牌推廣,不管是內部成立部門,或是對外委託設計顧問公司,才能真正建立起消費者腦海中對品牌的印象。
photo by 修改次數有限公司
鍾主任則很驕傲地說:「在這樣的時機能請到設計師來進行美濃品牌改造真的非常美好,其實客家花布也不是不好,鮮艷的花布圖案要呈現的就是客家文化裡很好客、食材豐富的特色,這次的LOGO把我們豐富的設計去蕪存菁、化繁為簡,但又能在變化組合中呈現豐富的樣貌,我認為是很客家特色的設計!」
我想,未來的美濃品牌,將會刷新我們對台灣農業的認知,也期待「美濃專賣店」能帶我們品嚐更多美味的美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