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9

時間博物館Time Museum / Mobistress

 

第六屆後浪賞 五感傳達科技獎

作品名稱 | Mobistress

設計團隊 | 陳映璇

台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

 

 

近幾年有越來越多的同學在意「觀展體驗」,除了像是這種戴上裝置進入虛擬世界、或是一般將數位結合實際情景在裝置上操作,也有蠻多同學會在有限的展場空間裡,設計出一個能讓觀者直接走進去感受「沈浸式體驗」的作品,北科大的陳映璇設計師的作品「Mobistress」便屬於這種類型。

 

 

「Mobistress」是一個針對現代文明病「科技焦慮」所做的情境沈浸式體驗作品,過程中為保有最完整的體驗,體驗者必須取得預約號碼牌輪流進入設計師設計的空間。一開始先沒收體驗者手機放入夾鏈袋中保存,並丟入一個抽屜保存,接著設計師會化身檢測師,拿著一張從國外蒐集而來的報章雜誌資料,說明過度依賴智慧型手機的確會造成人類開始離不開手機,同時也會給體驗者填寫一個由「歐洲行動裝置心理學家聯合協會 EFMPA」 (European Federation of Mobile-Psychologists’ Associations)所設計的檢測量表,自我評估如果現在將手機抽離自己的生活的話,在情緒上會有什麼變化。

 

 

 

 

接著檢測者為體驗者戴上一隻量測心跳等數據的手錶,作為與外界的聯繫,進入空間後門關上,周遭頓時陷入一個很奇妙的氛圍,牆面上滿佈著各式各樣的智慧型手機,有的顯示 LINE 的對話視窗,有的是社群軟體介面,有的則是手機電話簿,體驗者可以在當中恣意滑動各手機介面,但卻無法與外界保有流暢的溝通,甚至會有不知道哪裡傳過來的電話響鈴聲,卻不知道是哪支手機。時間拉長後,手錶傳來檢測者提醒:「現在心跳數變高」,或許是開始感到焦慮的症狀,接著收到指令要去觸碰電視按鈕,電視忽地打開成雜訊畫面,此時才發現剛剛被沒收的手機就在電視旁的透明盒子裡,但卻無法伸手進去拿......

 

 

一連串的資訊斷片體驗後總算能走出封閉空間,卻發現現實世界只經過了短短5分鐘,但當下真的會有好像經歷了20分鐘這麼久。走出來後繼續完成檢測量表,評估剛剛在房間內的感受,接著檢測師會印出一張報告書給體驗者,綜合評估是否有罹患科技焦慮症的可能。等到最後你拿回自己的手機,也開始在憂心自己是否罹患科技焦慮症的當下,檢測師才會突然揭開謎底:其實根本沒有「EFMPA」這個協會,那些報章資料也都是她參考真實的論文研究以及一些報導資料真假參半地設計創作出來,此時你會陷入一種很奇妙的情境氛圍,究竟現在此刻的自己的憂慮到底是真是假?沒有手機真的會讓自己這麼焦慮嗎?此時才算真正完成體驗。

 

 

我曾在之前後浪賞的文章說過,如果要做一個幻想式的作品,那就要把故事情境設計得漂亮,讓觀者先相信你設計出來的故事情境,自然對你的作品就會有更多認同感,我很喜歡陳映璇設計師有做到這件事,將體驗者邀請到她的世界裡做一個短短的幻想旅行,最後真相大白的時候,雖然知道自己「被設計了」,但你會不由自主地去反思這整件事情,思考究竟什麼才是真實?在心中久久難忘。

對我來說,這個作品技術含量或許不敵VR、AR等裝置,但這樣的沈浸式體驗卻是一種更有趣的完全潛行型 VR,讓你分不清楚什麼才是真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