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6

 

第七屆後浪賞2020

原創實驗藝術獎

得獎作品:

擁抱的形狀/吳函蒨,楊雅琪 /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

 

 

 

我們何時需要擁抱?沮喪的時候?開心的時候?不知為何就希望抱抱的時候?

 

通過擁抱向陌生人傳遞溫暖,澳洲人 Juan Mann 提出的「自由擁抱運動 Free Hugs」活動幾乎跨越宗教、文化、語言以及各種意識形態的對立,迅速在世界各國盛行,就連最講究人們之間距離感的日本,我也曾在街頭體驗過這樣的活動。當人們擁抱的時候,對方身體的感觸、皮膚的氣味、肌肉的彈力,所有的感官交織成一種安定感。科學家也說,擁抱時會增加大腦兩種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與腦內啡,給人愉悅的感受,甚至能增加自信、免疫力,更有研究顯示,當兩人擁抱至少20秒鐘時,皮質醇會降低,血壓也會下降,在血液及唾液的愛情荷爾蒙—催產素也會增高。

 

 

那麼擁抱過後,除了身體化學物質的改變,實際會留下些什麼呢?設計師們進行了多次實驗,找來許多具有深淺不同關係的人們,可能是朋友,或是情侶,也有親人一起來進行,方式是先將顏料塗在上半身,從兩端開始把自己捲在一塊長布條上,捲到中間時便緊緊擁抱拓印。設計師說,不管時間長短,擁抱是傳達「愛」最直接且簡單的方式,物理連結了雙方情感。這種由緊到鬆、疏到密,既直白卻又抽象的感觸,用「拓印」的手法留下後,加入紅線牽動兩端的各種變化,以愛之於人的七個連結如慾望、心跳、餘溫等作為主題發想,將「擁抱的拓印」結合「紅線的律動」,設計七幅人身等比尺寸的拓印海報。

 

 

這個作品讓我想到行為藝術教母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與 烏雷(Ulay) 的作品——《The Lovers: Great Wall Walk(1988)》。他們決定在感情濃烈至極的時候進行,從萬里長城兩端出發,等到兩人在長城中間點會合時,就要對彼此做出一生的承諾。但沒想到的是,三個月的計劃進行中,烏雷因出軌隨身翻譯讓瑪莉娜傷心欲絕,兩人長達12年的合作與愛情關係,就在長城上告終。瑪莉娜與烏雷在各自走過2000公里的長途旅行後,究竟在彼此的關係裡留下了什麼呢?設計師吳函蒨說,畫面中多數拓印都是她與男友的擁抱拓印,不管他們這段關係最終走向何方,這個畢業製作為他們這段關係留下了最當下的證明,對我而言是最能夠代表他們自己的畢業設計。

 

 

人生中我依然抱憾的是,當我父親過世時我不在他身邊,不能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我不知道我們能否為珍視的人留下一些什麼被記得的痕跡,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心中有認為很重要的人,下次見到他時就馬上給他一個擁抱吧。

 

讓他明白,你很在乎他。